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日本核危機后,特別是今年4月份日本首次從魚類體內檢出放射性物質超標事件,我省水產品質量引起了多方關注。海產品還能不能吃?
昨天,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俞永躍在2011年全省水產品質量會議上說:“我省的海產品絕對沒有質量問題,可以放心地食用!我講的這句話,是負責任的,而且還是有科學依據的。”
進口水產品無“日產” 核危機重挫日本水產業,那么,日本核泄漏對我省海域影響究竟有多大?
“基本沒有產生影響。”俞永躍解釋說,日本排放的一萬多噸核輻射污水,從洋流的運動規律看,核輻射污染水體主要被黑潮帶動向美國西海岸擴散,對我省水產品沒有造成影響。
俞永躍稱:“3月下旬以來,我省已經基本停止了向日本進口水產品。”目前,市面上的水產品基本都產自東海。
據悉,浙江省2009年捕撈帶魚近50萬噸,其他進口帶魚目前主要來自于緬甸、印度一帶,數量在30—40萬噸。至于金槍魚則來自于南太平洋所羅門等海域,三文魚向挪威進口。
“歐盟標準”檢測海鮮 浙江是漁業大省,水產品是城鄉居民和出口創匯的重要食品。目前,浙江省海產品年生產總量近500萬噸,平均合格率達99.68%。
“在我省各類食品中,初級水產品的合格率是很高的。”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副調研員劉定康稱。他還表示:“我省部分海鮮銷往歐盟,這就要求我們衡量水產品的標準與歐盟標準同等,而歐盟的食品安全標準是最嚴格的標準。”
據悉,全省水產品的出口量巨大,占了全省出口食用農產品總量的七成,保守估計,這些出口的海產品年產值已經超過17億美元。
將嚴打禁用藥物使用 近段時間,國內食品安全惡性事件頻頻曝光,食品非法添加劑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已經成為影響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接下來,為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浙江將集中治理重點水產品禁用藥物違法使用問題。
數據顯示,去年,浙江無害化處理(含銷毀)獸藥殘留或保鮮劑殘留不合格水產品2.6萬公斤。禁用漁藥屢禁不止成為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隱患。
劉定康透露:“比如說,因‘毒牛奶’而大名鼎鼎的三聚氰胺,在每年抽查水產品時都有檢出,雖然批次不多,事后也及時進行了無害化處理,但仍然要嚴查直至徹底杜絕。”
孔雀石綠、硝基呋喃、五氯酚鈉、氯霉素等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以及亞硝酸鈉(保鮮劑)都是重點監控的指標。
“我們也關注某些推薦使用的食品保鮮劑超標。”俞永躍說,部分漁民圖方便,捕撈后,在漁船上對海捕蝦直接灑蝦粉,容易導致海捕蝦中二氧化硫含量嚴重超標,這是必須重點排查、整改的安全隱患。
另外,記者從昨天全省水產品質量會議上獲悉,在水產品日常監管中,將重點關注一些隱患,比如從外省輸入的魚苗、飼料、魚藥等水產投入品,因質量安全狀況監管難安全狀況仍不樂觀;工業、城市排污等漁業環境污染對浙江省水產品質量安全威脅仍在加劇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