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藥廠業務員“抱團”跑銷售
有利于擴大銷量、為客戶提供服務,同時能降低風險
《農財寶典》記者 鄭燕云
獸藥行業抱團銷售很普遍
河南某獸藥廠廣東區業務員小李告訴記者,他是公司唯一派駐在廣東的業務員,而且兩年來都只有他一個人,僅靠他單兵作戰,開發市場真的很困難。雖然駐地就在水產養殖和交通都很發達的珠海市斗門區,分配給他的也是養殖很發達的廣東市場,但直到現在,他所開發的市場也僅限于珠海本地,“雖有廣東區業務員頭銜,但說白了也僅是斗門區而已,一沒精力二沒人脈,跑那么大的市場談何容易?”
事實上,像小李這樣一個人承擔一個省的獸藥銷售的情況很普遍,并且公司內部很少有團隊合作銷售。同是做業務,藥廠業務員管理的市場要比飼料廠業務員的大得多,因此,經銷商是他們最主要的銷售渠道,很少跑養殖基層。有時,他們也會聯合幾個賣漁藥朋友抱團銷售。
“一開始都不懂怎么跑市場,后來跟同住的另一個飼料廠業務員混熟后,才慢慢上了道。”小李說,從那以后兩個人就經常結伴而行,一個賣飼料一個賣藥物,一起做市場維護,客戶資源互通有無,互不沖突。再到后來,慢慢地認識了不少其他獸藥廠家的業務員,大家坐在一起的時候,也會經常交流一下病害發生情況、哪些藥賣的好、藥方等方面的信息,認識的時間長了,就干脆互相幫忙賣藥了,不過大多是幫對方賣有優勢的藥。“畢竟各自的拜訪路線都不同,加上各家漁藥都有長短,互相搭配一下銷售,不但有助于銷量增長,還有助于穩定客戶,更重要的是能夠增收。”
某飼料廠業務員小楊,也曾經幫一些藥廠業務員賣過藥。“反正都要做售后技術服務,飼料和藥物一起銷售效果更好,可以幫客戶一次性解決問題,也省去了他們的麻煩。”小楊得意地告訴記者,有時候藥物銷售所得比自己在飼料廠拿的基本工資還多,基本上可以解決基本的生活開支,飼料廠發的工資則可以存起來。而且,幫賣的藥物因為數量少,基本都是現金交易,不存在賒賬,沒風險。
“入行一兩年后都會走這條路的,不過都要背著老板和上級。”一位在行業中摸爬滾打了數年的漁藥業務人員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在獸藥銷售行業中是很普遍的。而對此,大多藥廠老板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只要業務員完成規定的銷售任務就行。“每個業務員手上抓著幾十萬上百萬的賒欠款,難道就因為這事炒掉他?那公司不虧大了?”北京漁經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蔣火金表示,從管理學和經濟學角度來說,既然這種現象已經很普遍、控制不了,那就沒有必要過分考慮,也不用去控制。
蔣總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老板的觀點。
抱團銷售像開間小“超市”
“其實,我們這樣的銷售模式就跟開了一間小‘超市’差不多。” 順德漁藥人士席冬告訴記者,他也有一個團隊在共同銷售漁藥,現在他們團隊共有5個成員,共同管理著整個廣東省市場,同時代理三個廠家的漁物,都是水產養殖中的常用藥,如殺蟲、消毒、內服和調水等藥物。
“我們把三個廠家的產品挑選集合起來,就相當于提供了一個微型的漁藥購物平臺”,席冬介紹,這就跟漁愉魚水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悅悅提的水產界“蘇寧模式”是一個類型,不過就是規模小很多,但是有了這個漁藥購物平臺,“超市”在采購進貨方面有很大的價格優勢,賣給養殖戶的價格會更優惠,而且能夠一次性采購到大多基礎藥物,而不用東拼西湊。“就跟我們喜歡到超市購物是一樣道理,可以一次性買齊所有用品,不但價格便宜,而且質量有保證。”
席冬認為,這種集各家所長的購物平臺,發展空間很大,要比專賣某個廠家的藥物強得多。如果專賣某個廠家產品,就顯得商品過于單一,而且各廠家產品有優劣,不可能樣樣精通,“搞專賣的話,短缺的方面不能得到及時的彌補。”
而且,養殖戶大多只關注用藥后能否控制住病害、減少死魚量,這次用得好了,下次還會找這種藥。“水產養殖是一門對技術性要求很強的行業,會賣藥還要會搭配用藥。”席冬說。
“我也贊同這樣的銷售模式,確實強過單兵作戰。”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廣東區銷售經理劉帥(化名)告訴記者,他也是這種模式的堅定實踐者之一,他完全贊同席冬對抱團銷售的好處的看法。雖然掛職在目前這家公司,但實際上他還同時銷售其他三四個廠家的藥物,是與他的幾個兄弟合作的。他們分別屬于不同的藥廠,都分管廣東市場,通過合作銷售,可以減少每個人的跑動區域、降低工作量,而藥物銷售量卻不會下降,“還可以從各自所屬的公司得到每個月的市場費用,減少團隊成本開支。”
劉帥透露,在他的這個團隊中,每個業務員身上都背著200萬元/年的銷售任務。在眾多藥廠中,這樣的銷售任務無疑是較重的,但劉帥表示目前完成得很輕松,因為前期的渠道已經鋪好了。
抱團人員加盟藥廠好處多
團隊成員同樣都是加盟到藥廠的,但席冬團隊的做法與劉帥團隊的稍有不同。“5個人都與代理的三個廠家有雇傭關系,但是,我們不拿廠家的費用,在開發市場過程中的費用全部由我們團隊自己承擔。”席冬說,因為拿費用受到廠家的一些限制,相當于團隊就是廠家的廣東省總代理,而現在這樣做的好處有很多。
第一,可以保護團隊在廣東市場的唯一性,防止廠家越過團隊將銷售權放給其他業務員或經銷商,不然前期的開發工作都給廠家白干了。第二,可以通過廠家平臺,獲得市場信息、培訓機會、技術指導等,“畢竟廠家的的信息、資源都比我們團隊來得多,有什么重要的信息、會議等,我們都可以通過廠家獲得,一般廠家只要能傳達給業務員的,也會傳達給我們。另外,通過這個渠道,在更快更準了解行業信息的同時,還能得到企業的培訓機會。”
第三,讓團隊人員有歸屬感。席冬表示,像業務員這種四處漂泊的工作,其內心是很需要歸屬感和被認可的感覺的。另外,做一個最壞的打算,萬一團隊解散的話,他們個人還與藥廠存在雇傭關系,不存在失業的問題。
組建于2010年8月的席冬團隊,目前運作還不是很成熟,業務量也少些,可以理解這種給團隊成員留下退路的做法。
另外,由于在業務開發初步階段,席冬團隊采取物流配貨方式,并由物流代收貨款,團隊每個月跟物流公司結賬一次。“我們都是做現金交易,由物流代收貨款,可以避免呆賬、爛賬。”席冬說,這樣可以防止業務員和經銷商混熟后,貨款不好收回來。第二,避免經銷商壓貨。大多時候經銷商喜歡壓貨,因為水產養殖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旦賣不完他們就要求退貨,從而增加了物流成本。但是如果他們掏錢出來買的貨,一般不會壓貨。第三,降低業務員身處外地的人身安全風險,因為一個外地人身上帶著幾萬元的貨款到處跑動,也會帶來安全問題。然而,物流配貨的成本也是很高的,“每公斤物流成本要1元,從利潤中挖走了一大塊。”席冬說。
而談到團隊間成員能否忠實地“按游戲規則玩”,劉帥和席冬都表示,正在打算成立公司進行管理,目前主要靠大家之間的相互信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