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對魚類進行麻醉是為了保證其經過運輸后仍然鮮活,在世界范圍內都有應用。然而,對于丁香油的使用,世界各地的做法并不統一。例如美國并沒有批準丁香油作為水產麻醉劑使用,但允許其作為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直接添加;新西蘭、澳大利亞、芬蘭等國家則認為它沒有殘留期,是合法的水產麻醉劑。而在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都明確允許使用丁香油作為水產麻醉劑,水中直接投放量通常在10-100毫克/升。在中國,尚缺乏水產品麻醉相關的法規。
有資料顯示,丁香油是從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中提取得到的揮發油。除了在牙科上的運用,它還可以作為香料和防腐劑,直接加入到香腸、糕點等食品中。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楊先樂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做過關于丁香酚在魚類麻醉方面的研究,實驗證明效果良好。“目前我國并沒有禁止丁香酚在水產品運輸中使用,也沒有明確規定允許使用,態度比較模糊。”楊還表示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殘留問題。“如果這種產品可以在牙科使用,那在水產中使用的劑量就不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使用劑量太大了反而會造成魚體死亡,所以不用擔心殘留問題。”至于是否影響水產品風味,楊表示,國內外目前尚無這方面的研究。
那么,國內用麻醉劑運魚是否常見?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鄧家焯在接受南方農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用麻醉劑運魚是個別情況,他還沒有見過類似做法。“目前運輸活魚使用比較多的方法是加氧氣瓶和加冰降低水溫。”這種說法在常年從事活魚長途運輸的廣東何氏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香先處得到了證實。“我聽說過有人運輸高檔魚的時候用一些藥品,有些是直接潑灑,有些甚至是一條一條魚去注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魚活力,避免損傷。”
據了解,一般只需加冰降溫,就可以抑制魚的活動能力。如果需長途活體運輸,可向水中放置車載充氣棒或直接放入一個小氧氣罐,前者可以不斷通過充電來輸送空氣,后者則可以維持12-20小時,且氧氣罐的價格在市場上只要25元左右。
行業人士透露,最初魚商們是通過冰鎮的方法來“麻醉”活魚。但這些魚類似乎也在進化,冰水逐漸不見效,于是化學麻醉方法才登上歷史舞臺,一般用于活動較活躍的海水魚身上。化學麻醉在行業內出現已經有四五年了,不過,關于藥物使用范圍和程度并沒有清楚的數據。
佛山某水產企業負責人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曾經聽說在太陽魚、桂花魚等運輸過程中使用過類似藥品,主要起麻醉作用。“運輸過程中,魚活力好的話容易造成掉鱗,魚體損傷之外,賣相也會不好。”
據了解,目前水產運輸采用柜式車及普通改裝車居多,多是采取液氧和冰塊同時使用的方法。“之前聽說過有人用孔雀石綠來降低魚在運輸過程中的活力,可能是考慮到加冰等方法的費用相對較高。”該負責人介紹,按照10個小時的運輸時間來計算,按照當下天氣狀況,每天需要消耗100cm×50cm×30cm規格的冰塊5塊,夏天溫度高時,每天的冰塊消耗量更是會達到12塊,而目前該規格冰塊的價格在25-30元/塊。
■鏈接
丁香油在其中主要發揮鎮痛作用。報道里提到水產商用丁香油水門汀給魚麻醉,應該只是使用了其中的油劑。魚通過鰓絲攝入化學麻醉藥后,進入深度鎮靜,呼吸平緩,鰓蓋振動減慢。一段時間后藥效消失,它們就會重新復蘇。目前已經開發的魚類麻醉劑有MS-222、硫酸喹哪啶、丁香酚、2-苯氧乙醇等近30種,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MS-222(烷基磺酸鹽同位氨基苯甲酸乙酯,俗名“魚安定”)。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