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繼續組織全省11個市、71個縣(市、區)展開水產養殖病害監測工作,共設立監測點369個,對22個水產養殖品種進行了病害監測。現將第一季度水產養殖病害情況分析如下:
1、病害數量較去年減少
22個監測的品種中,7個品種發病,共監測到各類病害13種,其中細菌性疾病6種、真菌性疾病1種、寄生蟲性疾病2種,其它病害3種、不明病因1種。與去年同期相比,發病品種減少4種,病害總數減少9種,除了真菌性疾病和不明病因病害數與2011年持平外,其他性質的病害數量均有所減少。
2、發病情況較去年同期總體減輕
2012年一季度總體發病情況比2011年一季度減輕,月平均發病率0.52%、平均死亡率0.01%,均比2011年同期的7.81%、0.09%大幅減少。月平均經濟損失39430元,僅為去年同期的2.24%。
除了翹嘴紅鲌、鰱魚發病情況較去年同期嚴重(去年同期未監測到病害),其余5個品種(草魚、鯉魚、鯽魚、大黃魚、鱉)的發病程度均比2011年同期大幅減輕。以大黃魚為例,其月平均發病率和月死亡率11.94%、0.19%均比2011年的33.86%、1.05%減少。
發病情況總體減輕的主要原因有:(1)今年冬天雖然陰雨天氣過長,氣溫一直處于較低狀態,但是沒有出現冰雪寒冬現象,所以養殖生物凍死的情況也幾乎沒有發生;(2)一季度氣溫變化幅度不大,養殖生物因氣候變化產生應激反應的情況較少。(3)由于一季度持續陰雨天,苗種放養推遲,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病害的發生。
3、部分病害發生較為集中
一季度淡水魚類水霉病和海水魚類因環境不適引發病害甚至死亡現象較為常見。其中水霉病在草魚、鯽魚、鰱魚、鯉魚等品種中都有發生,且有些品種的不同養殖模式均出現該病,平均發病率高,但平均死亡率較低。1月份大黃魚因環境不適發病,其平均發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分別為35.83%、0.58%,主要是由于1月份氣溫、水溫較低,加上潮水大,魚體易被網箱擦傷。此外,羅氏沼蝦苗種發病仍然較嚴重。
4、第二季度發病情況預測
第二季度養殖對象進入生長期,其攝食活動增加,殘餌增多,容易滋生細菌;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病原體繁殖加快,水產養殖病害也會相應的增加;且6月份我省各地又恰逢梅雨季節,陰雨天氣較多,水質易變,容易引發各類病害。各養殖戶要繼續提高警惕,加強養殖生產管理。
根據歷年全省水產養殖病害測報結果,第二季度淡水魚類可能發生細菌性疾病、寄生蟲病等;海水魚類可能發生寄生蟲病、潰爛病等,蝦類可能發生紅體病、爛鰓病、病毒性疾病等;蟹類可能發生固著類纖毛蟲病;鱉仍將以潰瘍綜合癥、穿孔病、腐皮病、生殖器外露等為主。
在養殖過程中要采取健康養殖技術、提高科學防病意識,認真做好養殖過程的管理工作,尤其要注意天氣變化,特別是在特殊、惡劣天氣期間,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做好病害的預防工作。
二○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