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昨日下午,南海大瀝環球水產市場不少檔口招牌雖然都寫著經營桂花魚,實際上卻無桂花魚銷售。
味道鮮美的桂花魚歷來是魚中佳品。然而,近日一則關于佛山養殖的桂花魚在廣州黃沙水產市場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質——孔雀石綠的報道,令市民談“魚”色變。
記者昨日走訪發現,早在半個月前,佛山大部分水產批發市場、菜市場和酒店已經停止銷售桂花魚。而順德養殖戶表示,目前還未到桂花魚養殖期,去年養殖的桂花魚早已售罄,影響不大。
業內人士透露,桂花魚感染孔雀石綠的現象早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專家建議,要想長久地保障桂花魚安全,必須健全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大水產品管理力度。
市場調查
水產市場桂花魚幾乎絕跡
“不用找啦,整個市場都沒有桂花魚了。”昨日14時,大瀝環球水產市場內車來車往,生意繁忙,但問起桂花魚,檔主們都是搖頭擺手。他們說,從上個月中旬開始廣州黃沙水產市場檢測出來自佛山、清遠和廣州的桂花魚含有孔雀石綠后,桂花魚也就淡出了他們的視線,“我們這邊的桂花魚大都產自南海西樵、九江、肇慶、清遠”。
“我們平常一天能夠賣1000斤的桂花魚,不能賣就少掙了1000~2000元。”潮記水產的工作人員龍先生說,其實市場一直沒有明令禁止銷售桂花魚,檔主之所以不敢賣,一方面是廣州黃沙水產市場幾個涉嫌販賣不合格桂花魚的檔主被警方拘留,環球市場五六個檔主也被南海農業部門罰了款;另一方面是因為環球市場對所有進入市場的桂花魚都要檢測,“聽說檢測一條魚要500元,誰敢賣啊。”
有知情者透露,由于桂花魚很受歡迎,還是有少數的檔口在販賣桂花魚,只是不輕易買給陌生人,單價45元左右,“比之前貴了不少。”
菜場酒樓均難覓桂花魚
昨日下午4時多,記者先后走訪了禪城區同濟市場、普君市場和山紫市場和禪城區部分酒店,均難覓桂花魚蹤影。
在以上幾個農貿市場,大部分水產檔主也是在前天看新聞才知道桂花魚出問題了。不少水產檔主表示,雖然消息最近才知曉,但他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銷售桂花魚了。他們反映說,前陣子桂花魚價格突然猛漲,由原來的35元/斤左右漲到45元/斤,很多顧客都嫌貴不買,加之桂花魚難養,他們也就漸漸地沒拿貨了。
“我們都快半個月沒有供應桂花魚了。”昨日下午,幾位顧客走進鯉魚門酒樓,坐下來就點了一個清蒸桂花魚,一旁的服務員輕輕地搖了搖頭,“現在沒有這道菜,請點別的吧。”這位不愿具名的服務員說,自從半個月前,老板通知他們停止銷售桂花魚菜肴,這種情況就經常出現。她表示,停售桂花魚后,飯店用其它魚類代替,生意并沒有受到影響。
業內分析
何時恢復供應尚無時間表
“我們還在觀望,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恢復正常。”昨日下午,環球水產交易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龍學平表示,目前市場沒有禁止銷售桂花魚,對于進入市場的桂花魚,他們采取兩種措施:一是檔主主動將魚送到市場內的檢測站檢測,“檢測免費,但如果被檢測出含有孔雀石綠就必須交錢用機器進行定量檢測,一次1000多元,檔主交500元,我們承擔500多元。”另一種是,檔主直接將魚拿到檔口去賣,但如果被市場管理方發現,就必須進行檢測,如果檢測不合格,檔主必須將魚全部清理出市場。
“現在是必檢,之前是抽檢。”對于何時能夠恢復正常,龍學平搖搖頭說:“我也沒有時間表。”
龍學平稱,桂花魚含孔雀石綠有幾種可能,一是孔雀石綠未被列為禁藥之前,曾被大力推廣使用,該物質屬性穩定,代謝周期緩慢,一般魚塘多年難以消除,桂花魚有可能沾染上了殘留的孔雀石綠;二是桂花魚的餌料魚可能有孔雀石綠污染,桂花魚吃了這些餌料,也跟著感染了孔雀石綠。
“但我認為這兩種可能性比較小。”龍學平說,桂花魚是一種無鱗的魚類,非常容易患上疾病,而孔雀石綠作為一種價格便宜,效果明顯的藥物,至今仍被用作治理魚類或魚卵的寄生蟲、真菌或細菌感染,這才是桂花魚感染孔雀石綠的最重要原因。“雖然國家禁止孔雀石綠,但目前還沒有廉價有效的藥物可以代替它。”
養殖業影響不大魚苗暢銷
“我們都不用孔雀石綠的。”昨日下午,記者走訪了順德樂從上僚村和水口上陳村附近養殖場,大部分養殖戶表示此次孔雀石綠風波對他們影響不大。
上僚村豪業養殖場的老板葉先生說,由于目前桂花魚苗比較貴,加之天氣不適合養殖,很多養殖場都會選擇在七八月份才開始投苗,而去年投產的桂花魚早在今年3月前就賣光了。
南海區沙頭大健魚苗水產有限公司下與100多個農民魚塘有合作,負責人譚健標稱,目前公司收購的桂花魚苗十分暢銷,沒有受到孔雀石綠的影響,“1條1~1.5厘米的魚苗可以賣到0.3元。”他認為,魚苗脫銷也與佛山水產的好口碑有關,“我們佛山的養殖戶很久之前就不用孔雀石綠啦,很安全的。”
對策建議
對養殖全程監管
這與龍學平的說法相反。他說,現在很多檔主不敢購買桂花魚主要是因為桂花魚含有孔雀石綠早已是業內心照不宣的秘密。
“問題主要還是出在養殖環節上。”龍學平認為,要控制魚的質量安全,單從流通環節抓緊是不行,更重要的是對養殖全過程進行監管,龍學平的觀點同民革佛山市委會、致公黨佛山市委會、九三學社佛山市委會聯合在廣東省兩會中提出的《關于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建議》提案不謀而合。
該提案列舉了我市目前水產行業存在的諸多問題:漁藥濫用普遍存在、高密度養殖、檢測松散讓養殖戶有空子可鉆、養殖散戶多監管難、流通市場準入機制不完善等。這些問題都是導致目前水產安全問題突出的重要原因。
要改變此種現狀,讓市民吃上“放心魚”,提案建議必須要進一步健全我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首先要在源頭上要加強漁業資源規劃和環境保護,對水產養殖投入品的監督和扶持水產良種場建設等;其次是要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體系,實施對全市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全方位、無縫隙”監管覆蓋;再次是要加快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加強水生動物防疫檢疫工作,提高水生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監管水平;此外,還要建立質量安全責任追溯制度,對違法行為堅決追究法律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