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鏈球菌疫苗從一開始研發就備受關注。
(記者孫歲寒 鄭燕云)進入6月中旬以后,各地氣溫開始明顯上升,廣東地區羅非魚鏈球菌病開始抬頭,在吳川、茂名、高要、惠州等地已有散發,但由于防護得當,加上近期雨水天氣作用,發病情況并不嚴重。另外,由廣西水產研究所研制的羅非魚鏈球菌病疫苗經過工藝改良,保護期從原來的2個月延長至4個月,有望大大加強對該病的防護。
“最近有收到個別散發的鏈球菌病案例,但情況并不嚴重,目前全都控制住了”,6月18日,高要市朝陽水產獸藥服務部職業漁醫容志朝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有了這兩年的防治經驗,目前羅非魚鏈球菌病已經變成常見病,防護和治療方法都已經形成套路,加上近期雨水天氣較多,水溫上升并沒有那么快,因此相比前年,病發情況要輕很多。
廣州市五龍崗水產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聰亦證實,今年最早在清明前后就有散發羅非魚鏈球菌病,隨后在吳川、茂名、高要、惠州等地也有散發情況,但情況都不嚴重。“主要是養殖戶的防護意識都提高了,如降低了羅非魚投苗密度、減少高溫期的投料量、拌料投喂中草藥等”,梁聰說,另外養殖模式也有所改變,如在茂名地區,養殖戶開始在羅非魚塘里搭配鯽魚、鯪魚等底層魚類,不但可以改良池塘底質,降低池底氨氮亞硝酸鹽,還能增加整體養殖效益。“建議水溫太高的時候,可以通過換水、開增氧機等方式將水溫降低一點,也能起到較好的輔助防治作用。”
現在,鏈球菌病可謂羅非魚養殖業的頭號大敵,近幾年來均在夏季高溫時期普遍暴發,造成大量死亡,隨著養殖環境惡化、耐藥菌株增加,疫苗成為目前防治鏈球菌病最有希望的手段之一。目前包括廣西水產研究所、中山大學等科研院所以及通威等企業,都曾致力于研發鏈球菌疫苗。
日前廣西水產研究所對該疫苗的研究傳來好消息。“根據我們在實驗室得出的數據,疫苗的保護期可以延長到4個月。”6月18日,廣西水產研究所漁業病害防治研究室副主任陳明介紹,在實驗中,羅非魚首次口服免疫后,到了第70天仍有保護能力,經過再次免疫,保護期可以達到4個月。
鏈球菌病是典型的環境致病,“如果疫苗經過生產的驗證,就能在華南夏季最熱的時期(如6-10月)進行有效保護。”陳明介紹,按照設計,改進后的疫苗需使用兩次,養殖戶的使用成本約為0.1元/尾。目前,該疫苗已經過安全性驗證,目前剛開始在各養殖區進行生產驗證,這些驗證點的分布涉及廣東、廣西和海南三個省區,包括精養、混養和網箱三種模式。
據了解,廣西水產研究所從2010年開始進行疫苗田間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2011年開始在廣東、海南及廣西進行了疫苗生產應用示范,均取得了較理想的成果,引起了業界普遍關注。
關于這次工藝的改進,陳明則表示,“采用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思路,具體的內容尚不能透露。”不過他透露,各種規格的魚均可用該疫苗,“10克、50克、150克、300克的魚都可以,使用的方式還和以前一樣,拌入飼料投喂。”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