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作者:江蘇鎮江市丹徒區水產技術指導站 殷厚成
最近,到泥鰍養殖示范戶塘口指導,發現有部分養殖示范戶的泥鰍活力不強,有漫游、在水面上打轉的現象,還有的表現為眼球突出以及出血,有部分泥鰍皮膚出血、嘴部發白、腹部腫脹、腸道無食物等,根據這一情況,我們請蘇州大學的凌去非教授,到現場為泥鰍養殖示范戶傳授高溫期泥鰍的養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術,現將高溫多雨季節泥鰍病害防治技術整理好,供泥鰍養殖戶參考。
一、泥鰍高溫期易發病因:
高溫季節是泥鰍易發病的高峰期,其原因:一是高溫期由于水溫都會保持很高,泥鰍易產生應激反應,體質下降、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也隨之降低,從而給致病菌以可乘之機;二是高溫期致病菌大量繁殖,泥鰍體內的致病菌大量積累,毒力增加,易感染體質較差的泥鰍;三是泥鰍的養殖密度比常規魚大,養殖密度越大對氧氣的需求量越大,也就是對水質的要求很高,水質惡化易引發泥鰍病害,如果控制不當很易造成全池泥鰍的感染,后果十分嚴重;四是高溫期天氣變化大,經常會伴有雷雨天氣,暴雨產生的應激因子,一方面會導致藻類大量死亡,水體的耗氧物增加,容氧急劇下降,水體的容氧源頭被破壞,水質立即全面惡化,另一方面,暴雨過后的降溫導致分層的上下層水對流,池底的耗氧物被帶到上層大量消耗水體容氧,水中的亞鹽、氨氮偏高,水質惡化更加嚴重,對泥鰍的刺激也就更大;五是經過長時間的配合飼料的投喂,體內器官負荷增大,養殖環境突然變化,易發生應激病變,造成泥鰍肝膽顏色異常,腫大、大面積出血、與周圍體壁粘連等。
二、防范措施:
(1)、根據養殖池塘的大小適時搭建防護網棚,以達到防天敵、陽光、暴雨的特殊效果,同時要提高池塘水體的高度,已降低水溫。
(2)、備足vc應激靈,暴雨前應全池潑灑vc應激靈一次。
(3)、暴雨過后立即用有機酸解毒劑或池塘解毒靈+vc解毒。
(4)將氟苯尼考+vc+保肝護膽類藥物與顆粒飼料混合后每天投喂二次,連續投喂3~5天。
(5)外潑em原液+暴血停每天一次,連潑二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