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強臺風“彩虹”對陽江市海洋漁業造成較大災情,各地水產養殖受損嚴重。連日來,海洋漁業部門派出工作組分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開展指導救災復產工作。為幫助廣大養殖戶科學救災復產,陽江市海洋與漁業局的水產養殖專家整理了臺風暴雨過后的防病防災技術要點,并在本報刊發,敬請讀者關注。
臺風會使養殖網箱內的魚類碰撞、擦傷,易發生繼發細菌性潰瘍病等病害,使圍塘養殖的養殖環境發生突變,如鹽度、PH值急劇下降。環境突變使原有生態平衡特別是微生態平衡打破,細菌等病原生物以及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大量產生,魚蝦蟹易產生應激反應,導致疾病暴發和流行。因此,在臺風、暴雨過后,要盡快第一時間做好養殖疾病防治工作。
一、修復設施:
及時修復被毀壞的堤壩、池埂、閘門、網箱養殖設施、攔魚和防逃設施、育苗設施及廠房和供電等基礎設施。灘涂養殖要開溝排(積)水, 整理涂面工作。
二、疾病預防:
1、圍塘養殖的疾病防治:
①及時換水:通過幾次換水逐漸將塘水pH、鹽度調節到魚蝦蟹貝正常的生理范圍內,第一次排水以排去表層水為好,排水也不能操之過急,不可一次將池水排出灘面(尤其是晴熱的白天),否則對蟹類、貝類都會有一定影響。
②施藥:進排水后,對養殖池水、進排水溝進行一次全面的消毒處理。可選用漂白粉、二氧化氯、溴制劑、碘制劑等。消毒后過幾天,可投放水質、底質改良劑,如沸石粉(25~50千克/畝)、生石灰(8~15千克/畝)以及商品底質改良劑(如底凈寶等)。集約化養殖池應補充有益微生物制劑。
③餌料中添加Vc、免疫多糖、保肝健、免疫多肽進行投喂,提高海水蟹抗應激能力。為了預防細菌性疾病,給海水蟹投喂1~3次蟹病康;如果已經發生細菌性病害,則還需另外添加抗菌藥物。
④防止缺氧:臺風后,由于池底泛起,藻類死亡,遇到悶熱天、尤其是早晨,易引起缺氧,應做好預防工作,應增加增氧機的增氧時間,必要時,在晚上8點鐘左右,投放一些增氧劑如粒粒氧等。這不僅可以增加池塘底部的溶解氧,而且還可改善池底環境,防止養殖品種出現浮頭等情況。
2、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疾病防治:
①臺風、暴雨過后,不要一下子大量排去淡水、加進海水,這樣反而對南美白對蝦不利,應該使池水有一個逐漸咸化的過程。關鍵是消毒海水,每天排去20~30厘米塘水,再加滿海水,逐步恢復到原來的海水養殖。在添加海水時開動增氧機,既增加水體溶氧,又打破海、淡水分層現象,使海、淡水充分混合。
②消毒池塘水體,投放水質、底質改良劑,向水體潑灑有益微生物制劑,在飼料中添加Vc、免疫多糖、保肝健、免疫多肽等抗應激營養添加劑。
③對蝦飼料中應添加抗病毒藥物及抗生素藥物,連投3~5天,預防病毒病、細菌性疾病暴發。
3、網箱養殖的疾病防治:
養殖戶在臺風過后,應盡量采用低刺激消毒劑,如活性碘、水產用二溴海因或高錳酸鉀潑灑等對魚體消毒,可有效地防止魚體因擦傷所引起的體表潰瘍、爛皮爛尾等繼發性疾病。如果情況嚴重,對摩擦、堆擠受傷的魚進行藥浴治療是十分必要的:將受傷的魚集中撈到一個網箱或大桶中,以土霉素25克/立方米的劑量,浸洗30分鐘左右;后以5-7.5克/100公斤魚體重的劑量拌餌投喂,每日1次,連續5-7天。同時,在投喂新鮮飼料的過程中,適量添加免疫多糖、復合維生素C、礦物質以及活性物質等營養物質,增強魚體的抵抗能力,內服抗菌素、大蒜素等藥物進行必要的預防。及時清理受災網箱,對存留在網箱底部的污染物和死魚要及時撈出,并按網箱登記死亡魚的數量、重量,以便過后補放苗種。
4、淡水養殖的疾病防治:
養殖戶在臺風過后,需特別留意池水溶解氧的變化,特別是池底溶解氧的不足的時候,應增加增氧機的增氧時間,必要時,在晚上8點鐘左右,投放一些增氧劑。這不僅可以增加池塘底部的溶解氧,而且還可改善池底環境,防止養殖品種出現浮頭等情況。同時建議在臺風暴雨前后,往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C、免疫多糖等營養類物質,以增強養殖品種的抗應激能力。對pH值在8.5以內的池塘,可潑灑生石灰,平均水深在1.5-2.0米的池塘,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化漿水后全池潑灑,以調節養殖水體的pH值。對水質變清的池塘,池塘中可投放生物菌肥、復合肥料等,以保持池塘有足夠的肥度及藻相和菌相的平衡。對水質過濃,池底有機質含量過多的池塘,建議使用微生態制劑、底質改良劑等,以改良池塘水質和池塘底部的生態環境。但在使用微生態制劑的同時,必須開動增氧機,避免缺氧。
5、寄生蟲的防治:
臺風過后水溫回升很快,加上養殖池內水質突變,養殖的水生動物很容易發生寄生蟲病,可用纖蟲凈、纖蟲嘉、混殺王等高效藥物殺滅蝦蟹體表的寄生蟲;魚類鰓部、體表也易發寄生蟲,可選用敵百蟲、硫酸銅、中藥敵魚蟲等進行殺滅。
6、死體處理:對于動物死體一定要及時深埋處理,并做好隔離的各項工作,防止腐爛傳播疾病。
三、其它工作:
1、水質管理 :海淡水養殖池塘待外圍水位下降后及時換水并調整正常水位。海水池塘因降雨量大鹽度急降應盡快排淡,換入新水,海水倒灌的淡水池塘則盡快排咸、灌淡。并及時施肥培養水質,施肥要在少施勤施的基礎上,注意看天、看水進行施肥,使水色達到鮮活嫩爽。同時用生石灰等調節池水的PH值,使淡水養殖池的PH值控制在6.5-7.5,海水養殖池的PH值控制在7.8-8.6。
2、餌料管理:因受環境突變,養殖生物體應激大,災后應加強投喂優質餌料。魚蝦蟹類應投喂優質全價配合餌料或鮮活餌料,提高機體的抗病力。投餌要實行“四定”的原則,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投餌量要根據天氣、水質和魚蝦吃食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天氣晴朗可多投,陰雨天可少投,天氣悶熱雷雨之前應停止投餌。水色好,水質肥爽,可正常投餌,水色淡可增加投餌量,水色過濃則應減少投餌量并應及時注入新水,網箱養魚爭食激烈可正常投餌,上浮魚群減少,爭食不激烈時,可減少投餌量;魚病治療期間投餌量應適當控制。
對濾食性魚類、貝類的養殖池塘應及時調控水色,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水色保持鮮活嫩爽,顏色以黃褐色、棕黃色、淺綠色為好。對水色過濃的池塘,可配合防病害定期使用漂白粉或水質改良劑,降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灘涂貝類養殖要疏通溝道,養護好涂面,確保涂面基質穩定。
3、及時補放苗種:修復或新建的網箱待水質穩定后,購買魚種補放;青蟹養殖塘可選購秋苗放養,每畝放養500-1500只,具體視養殖塘條件優劣而酌情增減;海水蝦貝綜合養殖塘,宜選購耐低溫的刀額新對蝦補放,放養密度以1萬尾/畝為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