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水蚤 俗名“紅蟲”,干物質含蛋白質60.4%,脂肪21.8%,糖1.1%,灰分16.7%,此外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人工培育水蚤,可利用室外深1.0米-1.2米的水泥池或小水坑作培育池,注水0.5米-0.8米。每立方米水施入人禽糞2千克-3千克作為基肥,使藻類和細菌大量繁殖。當池水肥度適宜,pH值偏堿,水溫16℃以上時,按每立方米水30克-50克的接種量引入水蚤。在溫度20℃-25℃時,3天-4天即可繁殖大量的幼蚤,一周左右即可撈取。每隔1天-2天撈一次,每次撈20%-30%。連撈幾次后,再追肥培育一周左右,又可繼續撈取。一般每立方米水中每天可產水蚤約800克。
在培養過程中,應經常注意有無帶冬卵的個體,幼體多不多,如幼體數量少,表明繁殖力低。引起繁殖力低的原因很多,如食料不足、水溫太高、水質變壞、衰老的個體太多等,可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處理。如發現培養池內有絲狀綠藻或團藻,應設法清除,或清池重新培養。作為接種用的種蚤最好專池培養,以保證接種時有足夠數量的生長良好的健壯個體,使后代生長好,產量高。
2、蚯蚓 蚯蚓富含蛋白質,鮮蚯蚓含蛋白質40%以上,干蚯蚓含蛋白質70%左右。人工養殖蚯蚓宜選擇潮濕、背陽的遮蔭地,面積大小不限,可因地制宜。深翻20厘米-30厘米,用發酵腐熟的青草、禽畜糞等按一層糞料一層草料堆制飼養床。草類腐爛后,每立方米放入蚯蚓3條-5條。種蚯蚓應選擇個體大、環帶明顯的個體。放種后日常保持50%-60%的濕度,濕度在25℃左右,經過10多天的培育就可以取到繁殖生長的小蚯蚓。取時掀開一層層的腐殖質,蚯蚓聚集底層為多,取出部分蚯蚓后,補充部分腐熟的有機質,幾天后又可繼續采收。
培養時應注意:①土要肥;②和蚯蚓直接接觸的肥料,不能用易于發高熱的肥料,以免高溫引起死亡;③要保持一定濕度,不可使土壤過于干燥;④挖掘蚯蚓時最好分層挖,將土壤與糞肥分別堆放,以便進行第二次培養。
3、蠅蛆 蠅蛆是蒼蠅的幼蟲,其干體含蛋白質62%,脂肪13.4%,糖類15%,灰分6.6%。人工飼養蠅蛆先要養好種蠅。種蠅可用鐵、木等作為框架裝上密眼聚乙烯漁網布制成的蠅籠飼養,體積一般為0.05立方米。蠅籠正面要有一個操作孔,孔上裝好布套以防蠅外逃。每籠放蠅蛹7000個-8000個,待蛹羽化5%左右開始投喂飼料和水。一般用打成漿糊狀的動物內臟、蛆漿以及奶粉加5%的紅糖水調制后作飼料投喂。每天每只投飼1毫克,飼養5天-6天后,種蠅開始產卵。取出卵置于蠅蛆培養盤中飼養蠅蛆。蠅蛆以發酵霉菌為食料,麥麩是較好的發酵霉菌培養材料,將其加水拌勻,使其濕度維持在70%-80%盛入培養盤,再將卵粒埋入培養基內,讓其自行孵化。收獲時用強光照射,迫其向盤底移動,然后抹去培養基,即可取出蠅蛆。為了保持蠅蛆飼料的連續性,此時應擇優留種,待其蛹化,飼料種蠅。
4、福壽螺 福壽螺又稱蘋果螺,可食部分鮮蛋白質含量達29.3%,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人工養殖福壽螺要掌握:①在養殖水域中要插些竹片、條棍等,高出水面30厘米-50厘米,供其吸附、產卵繁殖;②在整個飼養階段特別是幼螺階段,飼料不能間斷,所投飼料要求新鮮不變質,以傍晚投飼為宜,每天投喂量約為螺體總量的10%;③飼養水域要求水質清新,若沒有微流水經常注入的飼養池,最好每隔3天-5天沖水一次;④幼螺經2-3個月的飼養,能區別雌雄個體時,有條件的地方可將雌雄螺分開飼養,以提高成螺產量;⑤當水溫降至12℃左右時,開始越冬保種工作。在我國南方地區可在飼養池中越冬。
南方漁網編輯:李容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