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對蝦養殖技術的發展,微生態制劑在對蝦養殖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隨著微生態制劑的應用,對蝦養殖的產量越來越高。在廣西,大部分低位池塘(土堤,水深在1—1.5m,面積3-10畝/口)的產量在800-1200斤/畝,部分高產池塘產量達1800-2000斤/畝,廣大養殖業者使用微生態制劑的品種、數量、使用頻率都呈增長趨勢。蝦塘放苗后,平均每5-7天使用微生態制劑一次,每次用量0.5—1公斤/畝。每造對蝦成功養殖使用微生態制劑15-20次,每畝使用成本150—200元,比如,養殖過程中,肥水、凈水、培藻、降氨、解毒、調PH值等等都使用芽孢桿菌制劑,可以說,沒有微生態制劑,養蝦業者無法養蝦。
一、目前對蝦養殖最難處理的水質問題
盡管微生態制劑已大量應用,養殖池塘中大部分水質指標都能控制在理想狀態,但仍然無法解決亞硝酸鹽的持續升高,亞硝酸鹽的降解,成為養殖業者最難解決的水質問題。原因有三:其一,養殖業者不認識亞硝酸鹽的產生和危害程度,不重視亞硝酸的降解。
其二,養殖業者不懂使用何種非藥品或藥品降解亞硝酸鹽,況且大部分微生態制劑、水質改良劑的使用說明書都注明可降解亞硝酸鹽,但經使用后達不到效果,從而放棄。
其次,養殖業者不規范的養殖操作和方法導致亞硝酸鹽升高,如大量施用有機肥肥塘;完全使用地下水作養殖水源等。
二、亞硝酸鹽的危害表現:
根據對蝦養殖特別是高密度養殖的結果,亞硝酸鹽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直接毒死蝦苗。在廣西某些鄉鎮,相當部份蝦塘由于海水水源不便而全部使用氨氮較高的地下水(比量1.002-1.012)作養殖水源,經常發生放苗后成活率為0的現象:亞硝酸鹽在0.3ppm以上的低鹽度(1.002—1.008)、高PH值(過量使用石灰清塘,PH值達8.8—9.0)的池塘剛放養的蝦苗無一能存活!又如:廣西防城部分養殖戶習慣使用干雞糞100-200斤/畝作基肥:育塘時間在10天內放苗的,養殖成活率均無法達50%或放苗后大多出現應激紅體病。檢測亞硝酸鹽的濃度均達到0.3PPm以上!
2、降低對蝦利用溶氧能力,導致對蝦非缺氧而“浮頭”。對蝦養殖中后期,低鹽度池塘亞硝酸鹽濃度0.5PPm以上,高鹽度池塘亞硝酸鹽濃度達2.5PPm以上時,使用生石灰調高池水PH值(亞硝酸鹽的毒性增大)或使用微生態制劑如光合細菌(降低氨濃度而提高亞硝酸鹽濃度),其結果都會導致第二天早上對蝦的“浮頭”,甚至在太陽升高,池水溶氧達4PPm以上時,“浮頭”仍攙續,顯然,對蝦長期處于微中毒和缺氧狀態,每天因亞硝酸鹽的危害而不能生長的時間達8—10小時,養成效益明顯降低。
3、養殖后期池底“偷死癥”、“黃鰓”“黑鰓”癥。對蝦養殖密度過大,高鹽度池塘亞硝酸鹽達5PPm以上,低鹽度池塘亞硝酸鹽達0.8PPm以上,每天都會在增氧機底部或池塘中央(污物沉積區)撈到數量不少的死蝦,特別是在對蝦脫殼期間,死蝦更多(10-30斤不等)。死蝦除有黃鰓(低鹽度池塘),紫、黑鰓(高鹽度池塘)外,無其它癥狀,此謂池底“偷死癥”,此時,池塘中一般有10-30%對蝦出現黃鰓或黑鰓現象,使用常規的比較容易治愈黃鰓、黑鰓的漁藥都無法達到治療效果。對蝦吃料不增,生長緩慢。池底“偷死癥”越來越嚴重。收獲時最高產量也不會超過1500斤/畝,而飼料系數卻超過1.5,甚至1.8。養殖成本達8-10元/斤。
三、降解亞硝酸鹽的措施
降解對蝦高密度養殖池塘中亞硝酸鹽濃度的方法有很多:方法一:換水:通過排除亞硝酸鹽含量高的污水,補充新水,可實現降解目的。有條件的池塘,每天換水10-15公分,可降低10%左右濃度,但在注意維持水色,減少應激。
方法二:使用底質和水質改良劑,如具吸附功能的底改沸石粉,每次每畝用量50公斤,每三至五天使用一次。增氧劑(含量10%):每1PPm增氧劑最多可降解0.2PPm,亞硝酸鹽,長期使用成本高。
方法三:使用氧化性消毒劑:1、雙氧水(含量20%):使用0.8—1PPm可降解亞硝酸鹽0.1PPm;
2、二氧化氯(5%液體)使用1PPm,可降解亞硝酸O.07PPm;
3、次氯脧鈉(10%):使用1PPm最高可降解0.2PPm亞硝酸鹽。使用消毒劑時,須按說明使用,不能一次超量使用,以免發生藥害。
方法四:使用枯草芽孢桿菌。根據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尹之林等的試驗報告,枯草芽孢桿菌可降解亞硝酸鹽含量,每15天使用一次有效活菌數為2X10×8cfuml枯草芽孢桿菌制劑,每畝1kg,可降解11.3%的亞硝酸鹽。
方法五:使用硝化細菌:根據中國藥科大學丁峻教授的試驗報告:使用純化硝化細菌(有效活菌數為1X10×4cfu/ml)一次,用量1kg/畝,19天后在正常投料,不排污不換水的情況下,亞硝酸鹽從2.937PPm降至0.400PPm,亞硝酸鹽下降98.6%,對蝦生長良好。
四、使用硝化細菌降解亞硝酸鹽是最有效最實惠的手段實踐證明,使用硝化細菌降解亞硝酸鹽是最有效最實惠的手段:
實例一:廣西合浦黨江鎮沿海養殖聯合戶,面積約500畝,抽取地下水(比重1.005,硝酸鹽0.5PPm)放苗不成功后,投放中漁健寶生物有限公司生產的純化硝化細菌(硝化寶),每畝1kg,五至七天后水色由無色轉肥(黃綠色)。放苗成功(硝酸鹽為0.15PPm),養殖過程中未采取消毒措施,水色穩定。放苗后35天,第二次使、用硝化寶1kg/畝,82—90天收獲時亞硝酸鹽為0.2-0.25PPm。養成規格40-45尾/斤,畝產量1000-1200斤。
實例二:北海市郊區養殖戶,高鹽度海水高位池塘,面積45畝(8口),具中央排污設置,養殖60天時檢測亞硝酸鹽濃度1.2PPm。經使用其它方法降解亞硝酸鹽無效后使用硝化細菌(硝化寶),每畝1kg,養至80天第二次使用,每畝1kg,養至102天收獲時,亞硝酸鹽濃度為0.8PPm,畝產量1600斤。
從結果看,硝酸鹽降解絕對值為0.4PPm,實際上,對蝦養殖中,若不采取有效降解亞硝酸鹽的措施,高鹽度池塘亞硝酸濃度每天上升約0.1—02ppm。養殖100天后亞硝酸鹽高達7-9ppm。使用硝化細菌后,每
天實際降低亞硝酸鹽的絕對值已大于0.2Ppm,硝化細菌對亞硝硝酸鹽的降解能力遠遠超過其它非藥品。
五、硝化細菌的使用效果
一般在池塘中使用硝化細菌后,都能觀察到以下三個明顯的使用 效果:
1、池水變得爽嫩、轉綠,這是由于亞硝酸鹽在硝化細菌的硝化作用下,轉為綠藻生長所需的硝酸鹽,促使藻類大量繁殖的結果,很多養殖戶在池水肥不起時使用硝化細菌后都能達到肥水效果。
2、對蝦吃料量增加,(比使用前吃完飼料時間縮短10分鐘左右)亞硝酸鹽濃度降低后對蝦的活力增強,利用溶氧能力恢復,吃料自然增加。
3、脫殼量增大。在池塘下風處明顯發現對蝦脫的殼比平時多一倍以上。
六、硝化細菌制劑的正確使用方法: 硝化細菌是一種自養型微生物,生長繁殖慢,好氧,依附性強,影響其硝化作用的因子很多。如有機物過多,PH值低,溶氧低(2mg/L以下),溫度低等,因此,正確使用硝化細菌才達到使用效果:
1、使用時間:宜早不宜遲,一般來說,養殖過程中只要在水中檢測到亞硝酸鹽即可使用硝化細菌。早使用時,水質清爽,有機質含量低,硝化細菌繁殖生長條件好。況且,硝化細菌繁殖慢,提前使用后,硝化細菌有足夠時間繁殖以達到養殖啟期降解亞硝酸鹽所需的硝化細菌數量,事實證明,放苗初期開始使用硝化細菌,至收獲對蝦時,亞硝酸鹽均會控制在較低的安全濃度下。
2、硝化細菌不須活化,沒有條件時不能擴大培養。目前的硝化細菌制劑都是活體保存產品,不能用與芽孢桿菌相同的方法活化或擴大培養,否則會影響硝化細菌的使用效價。
3、盡量:將硝化細菌投放在溶氧豐富、底質有機物少的池塘四周水中,避免投到有機污物多的地方以影響其繁殖生長,降低其使用效果。
4、使用硝化細菌后1—2天內不宜換水排污,此時硝化細菌還沒有安全附著,應避免其隨水排走。
七、硝化細菌使用效果不顯著的原因
1、所用的硝化細菌制劑硝化細菌含量低或是非硝化細菌的其它微生態制劑。
2、池塘有機污物含量高或PH值低,不具備硝化細菌繁殖條件。
3、高位池塘投放硝化細菌后由于池水流轉向心力作用,把附著硝化細菌的輔料集中在有機污物沉積區即池中央,該區域小于2mg/l的溶氧抑制了硝化細菌的繁殖和生長。每天的排污操作把硝化細菌排走。
4、池塘的輪蟲:原生動物等硝化細菌的天敵數量多,或者池塘中投放了數量較多的噬茵體,硝化細菌無法形成降解硝酸鹽的優勢群體。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