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庭院養龜,由于水體面積小,水質易污染,飼養成本高,生長緩慢,因而影響觀賞龜的飼養和商品龜的發展。為解決庭院養龜存在的問題,筆者在浙江海寧市袁花鎮名貴動物養殖場的指導下,采用生態養技術,經2年的實踐,充分顯示它能調節水質,豐富食料來源,大幅度降低飼養成本,無病害發生,能滿足龜的生長發育要求,效果顯著,現將庭院生態養龜效果和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一、庭院生態養龜的效果
1、在庭院養殖池實行生態養龜,水體表面有了一層植被保護,水質能得到凈化,污染減緩,在高溫季節一般庭院養龜3-5天就需換新水,采用生態養殖可延長到15天左右換新水,如管理得當,還可延長時間。
2、生態養殖,有利于鮮活食料的生存和繁衍,而且水體表面的植物又是龜魚的食料,水中自然食料來源較豐富,飼養成本可減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上。
3、在如同自然條件下的水體中,龜能自由采食,生長速度明顯加快,以巴西彩龜為例,7月8日-8月8日,1kg以上的龜增重250g,1kg以下的龜增重175g,從7月8日到10月6日,前者增重600g,后者增重425g,是一般庭院養龜生長速度的2-3倍以上。
二、養殖池的設計和建造 養殖池的設計和建造關系到生態養殖的成敗。筆者按照浙江海寧市袁花鎮龍聯村蔣張林設計的方案建池,池的大小以養龜數量來定,最小為2m2左右。池的形狀不限,池深分兩種:池底墊泥土深1.5m,入(墊)土深20cm,水深1m;不墊泥土深1m,水深70cm。投食池和產卵場一般應占全池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以能容納全部龜取食為準。在離水面30cm處,鋪一塊水泥板,用水泥將邊隙抹平,以防漏水。在水泥板邊緣和二分之一處各砌一座寬7cm,高30cm的攔水墻,分別為投食池和產卵場,產卵場也可稍大些。在攔水墻中端建一塊寬10cm左右,長20cm以上的斜形坡梯,分別入水3-5cm,便于龜從養殖池爬入投食池取食。在投食池與產卵場之間的中端建寬20cm左右的" "形水中橋,分別入水4-7cm,龜經此橋出入產卵場時,能把龜身上沾的沙洗掉,避免帶入養殖池。在養殖池近地面以及投食池和產卵場各設一排水口,不排水時可塞住,產卵場的排水口略高一些。在攔水墻上設一溢水口。并用尼龍網攔好,以防大雨滿池,龜魚逃走。產卵場底鋪一層鵝卵石,以蓄水和漏水,上鋪細沙。投食池和產卵場的底部是暗室水池,龜進入此處能安全越冬過夏。全池的上部四周兩邊貼2-3行瓷磚,在防鼠蛇和龜爬出。
三、日常管理
1、養殖池內要投入龜魚喜歡吃的水生植物,并相互搭配。如投放水浮蓮或水葫蘆,一定要搭配綠萍或紅萍,前者只能部分投放,后者可全池投放,并用木片攔好。
2、養殖池投放的魚類,以泥鰍、小魚蝦為主,田螺、蚌易污染水質,應小量投放,魚蝦投放量,以龜的數量來定,一般每平方米1kg左右,隨捕撈隨投放,以提高魚蝦成活率。
3、補充投食要定時、適量。
4、要隨時撈起浮在水面的殘腐莖葉,并及時添換鮮活的水生植物。
5、在養殖池內應適時補充一些鮮活魚蝦類,以利于繁衍和不斷地提供龜的肉類飼料。
6、養殖池和投食池在換新水時,應時行洗刷消毒清理,在養殖池上空1m以上的高處,可搭一個晾棚,以免烈日直接照射。
南方漁網編輯:王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