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甲魚白底板病的致病菌主要是嗜水氣單胞菌、遲緩愛德華氏菌和普通變形桿菌。感染該病的甲魚身體外觀較厚,腹甲呈白色,活動能力減弱,常爬到岸邊或浮在水面上。造血功能壞死,肝腫大,呈深紫色花斑狀;心臟腫大發黑;口腔充血、出血或糜爛;體腔有腹水;胃、腸壁充血或失血,致使腹甲變白。
該病在水溫27℃以上爆發,6—10月份是盛發期。發病初期,甲魚出現無預兆的大量死亡,頸肉被食光,只剩下骨骼。根據惠州甲魚養殖者的經驗,防治白底板病,要抓好以下幾項綜合措施:1、加強水質管理。水質要求肥、嫩、爽。水色呈油綠或深綠色,透明度25—30厘米,要達到一定的化學指標,經常進行水質監測,定期進行水體消毒和換水。2、改善飼料投喂。做到新鮮、全面、平衡、充足,并加一些蔬菜類打漿拌飼料(蔬菜占飼料的1%—2%),添加適量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3、抓好藥物治療。選用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和慶大霉素,用量為每公斤甲魚每天0·2克,2—6天后藥量減半,拌料喂7天。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