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誤區一:水體透明度越大越好。
精養池塘要求水質清新,但不是透明度越大越好。水體透明度是水體肥瘦的一種表現。透明度越大,說明水體越瘦,水中浮游植物越少,光合作用也越弱,池塘中溶氧含量就少,魚會經常出現缺氧或低氧狀態。一般養殖池塘的透明度應保持在20-40厘米,超過40厘米時就要適當施加肥料。
誤區二:增氧機只在缺氧時或晚上開。
增氧機是池塘精養必備的設備之一。有的養殖戶認為增氧機就是缺氧應急用的,一般不開或根據經驗只在晚上和養殖后期開。其實,增氧機的作用除增氧外,還有攪水、曝氣等作用。等到缺氧時再開增氧機為時已晚,會大大影響魚的生長。而且增氧機的增氧作用有限,其增氧能力遠遠小于光合作用和風力增氧。在晴天中午,水深2米以上的池塘氧躍層現象十分明顯,此時開啟1臺1.5千瓦葉輪增氧機1小時,就可使3畝池塘水體上下層溶氧均勻,整個水體保持較高的溶氧水平,從而可大大縮短夜間開增氧機的時間。此外,陰雨天氣及早開啟增氧機可防魚類浮頭。
誤區三:消毒越勤越好。
定期消毒是預防魚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并不是消毒周期越短、藥效越大越好。定期消毒會不斷殺滅水中的微生物,其中包括有益微生物。如果不注意調節水質就會造成池養水域微生態環境失衡,使魚類排泄的廢物得不到有益微生物的降解和轉化,在水體中沉積,為養殖埋下隱患。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根據水質和魚體情況確定消毒時間,在消毒后要及時調節水質,少量施肥或使用微生態制劑,使水體的微生態環境得到恢復,為魚類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水域環境。
誤區四:飼料蛋白含量越高越好。
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是衡量飼料營養水平高低的標準之一,但并不是蛋白質含量越高飼料質量越高。不同食性的魚類,其飼料蛋白營養有不同的標準。過高的蛋白質含量魚類代謝不了,便會向水體排泄更多的有機廢物,既增加成本,又造成對水環境的破壞。
南方漁網編輯: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