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江灘圍欄地點選擇
地點選擇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江灘圍欄生態養殖要與水利部門防洪抗旱達成基本統一,不能影響行洪和泄洪;二是江灘圍欄生態養殖不能影響農業、水利設施工程及這些設施的應用范疇;三是江灘圍欄生態養隨不能影響江堤工程建設,不能破壞江堤水利設施。
江灘圍欄生態養殖的地點選擇應具備以下六個基本條件:①江灘圍欄生態養殖的地點應遠離長江主航道區域;②有大片的淺灘,并具有豐富的挺水植物—蘆葦及其它沉水植物,能夠有效抗擊風浪沖擊:③江灘內除原有的坑塘外,水利主管部門要允許在其內進行加工改造,確保在枯水季節和低潮水位時能夠蓄水養魚;④能眵因地制宜,依托區位、環境資源,發展多種經營及生態式的休閑、娛樂、游釣業:⑤能夠實現水、電、郵、洛四通;⑥3千米范圍內不能有工業排污口。
二、江灘圍欄設施建設
圍欄養殖設計要堅持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注重生態、合理開發的原則。規劃要充分利用地形,選擇適宜的圍欄形式、合理的配比長度,盡量減少土方開挖用工,節約建設投資,生產區應距江堤堤腳20米以上。
江灘圍欄設施由固定架和網衣組成。立柱采用混凝土水泥柱,柱的橫截面為20厘米X20厘米,中間扎鋼筋籠澆注而成,高度為8米、間距5米、埋入深度為1米,柱與柱之間用鋼絞線相連。欄網選擇鍍鋅鋼網,網目一般選擇1.5—3厘米,每層欄網用一道連線,將欄網固定在連線上,底網應埋入土中50厘米。圍欄養殖應實行低筑壩”,壩筑在欄網的兩側。堤壩應夯實,以確保不滲水。在壩的外側移栽垂柳,以減少潮水對壩的沖刷。內側按標準建設好養殖設施。
三、放養前的準備
首先,放養前用150千克/畝的生石灰干法清塘,徹底清除養殖區野雜魚和寄生蟲等有害生物。其次,圍欄內保留部分水生植物,以滿足養殖對象生長和生存的需求。在圍欄外側留存20米以上的蘆葦帶,以抵抗風浪、浪渣、船只等對欄網的影響和沖擊。
四、放養
每畝放養大規格成魚400—500千克,搭配放養大規格魚種40千克。放養前需用3%一5%食鹽水浸浴5~10分鐘。所放魚種必須體表粘液充盈,鱗片完整無損傷、鰭條完整,鰓絲顏色鮮紅,鰓片完整。江灘養殖應多品種、按比例搭配放養,采用輪捕輪放的生產方式。也就是說,一次放足,分期收獲,捕大留小,及時補足。
五、日常管理
1.巡塘 平時每天堅持早晚巡塘兩次,汛期晚上在退潮后要加強巡塘一次,檢查欄網有無破損,堤壩是否滲漏。在主汛期做好防臺風、防逃工作。每日注意觀察魚類的生長、攝食、活動情況,做好塘口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投餌 根據養殖品種及其比例,決定投餌種類及數量,一般精料以顆粒飼料為主,輔助投喂青綠飼料。精飼料應投喂在食臺上,以養成魚類定點攝食的習性。根據其不同生長期的營養需求,適當調整配方。每天投喂2次,在平潮期投喂,投喂量以2小時左右吃光為準。
3.水質管理 利用長江潮汐進行水體交換,長江潮汐每天兩次,高平潮到低平潮的時間,一般為3—4.5小時,落差1.0—3.5米。在掌握長江潮汐(早、晚潮)漲落規律的前提下,適時控制進、排水量和池塘水位。養殖前期水位控制在1.0米以內,后期1.5—1.8米。進入養殖池的水量和次數,隨高潮位、低潮位、養殖前期和養殖后期有差異。一般前期(2—5月)每天換水1次,中后期(6—10月)每天換2次,最大換水量約1/3。換水方式主要是利用潮汐自流灌排,漲潮時進水,落潮時排水,整個養殖期間保持水質清新。
4.病害防治 5—8月份定期用生石灰調控水質,由于圍欄是開放式水體,用常規潑灑法不能達到防治效果,可以在食臺四周掛袋,藥物為敵百蟲、強氯精。在病害多發季節用太蒜、諾氟沙星或恩諾沙星拌餌投喂。
南方漁網編輯:王月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