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是一種變溫動物,對外界環境溫度變化很敏感,溫度高低直接影響到它的活動能力和攝食強度。在天然條件下,適于甲魚攝食和生長的溫度為20—35℃,最適宜溫度范圍為27—33℃。當水溫低于20℃時甲魚的食欲及活動逐步減弱,15℃左右時停食,當12℃左右時,甲魚即潛入泥中進行冬眠,借此減少能量消耗,自我維持生命。根據甲魚這種生物學特性,搞好甲魚室外越冬管理,對提高成活率及經濟效益十分重要。近年來,甲魚養殖已成為廣大農(漁)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一條途徑,受到重視。但如何有效控制甲魚越冬死亡量,還困擾著不少養殖戶。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尤以4--5月份最為嚴重,死亡率高達 20%,對養殖戶造成了很大損失。此病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其致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營養不良;(2)、冬眠前或冬眠中鱉體受傷或被病原體感染;(3)、池塘環境惡劣。根據作者多年從事甲魚養殖的經驗,針對以上狀況特提出以下技術管理要求:
一、冬眠前的適溫養殖期要進行強化培育,增強甲魚的體質。如越冬前的適溫養殖期在飼料中添加動物的肝臟等一些高脂肪的能量飼料,并同時添加VE粉劑1.5 —4.5g/50kg甲魚·日,VC粉劑0.5g—1g/50kg甲魚·日,復合VB溶液100mg—200mg/50kg甲魚·日,土霉素3— 5g/50kg甲魚·日,連續投喂5—7天。
二、當水溫降至18℃--15℃之間時進行徹底換水,加入新水(注:加入的新水與原池的水溫差不應超過2℃)50㎝后,用1ppm的強氯精或用3— 5ppm的漂白粉全池遍灑,用藥第二天黎明之前抓出爬臺甲魚進行溫室養殖或出售;用藥48小時后,加水至1米;用藥72小時后再用50—70ppm的生石灰溶液全池遍灑。用生石灰后第二天黎明前抓出爬臺甲魚進行溫室養殖或出售;然后準備進行越冬。當水溫降至12℃以下時,甲魚進入冬眠期。
三、在甲魚的整個冬眠期應注意:(1)、水位應保持在0.8米—1.2米之間,這樣能使甲魚處在一個相對恒定的水溫環境中,并有一定的安全感;(2)、在整個冬眠期水中容氧量應保持3—4㎎/l,甲魚池結冰應打孔增氧,若遇下大雪,應及時清除冰面上的積雪,使光線能透入池內;(3)、在甲魚冬眠期,給池子添水時應注意響聲不要太大,水流要緩慢,以免驚擾冬眠中的甲魚,造成甲魚冬眠期活動,帶來不必要的死亡;(4)、在養殖期有水葫蘆或浮萍的池子,在換水前應徹底撈凈,以防止其在甲魚冬眠期腐爛壞水,造成水質惡化,水中缺氧;(5)、在冬眠期不要清池盤點,以防甲魚凍傷。
四、越冬后,當水溫升到12℃以上后,對池子徹底換水,加水至50cm(注:所加新水與原池水溫差不應超過2℃),然后用75ppm的生石灰溶液全池遍灑,保持50㎝的水位,這樣可以是水溫升得較快,有利于甲魚提前開口吃食。當水溫升到15℃以上時,投喂一些新鮮的動物肝臟等高脂肪的能量飼料,誘使甲魚早開口吃食,增強甲魚的體質,減少病害的發生,并且以后的養殖過程中每15天要用漂白粉和生石灰輪換消毒。對于透明度在50㎝以上的池子,用沼液遍灑肥水(注:100㎏沼液/畝·米),使甲魚及早進入正常的養殖周期。當水溫升至25℃時,在飼料中加入土霉素4—7g/50kg甲魚·日,連喂5天,預防病害發生。
五、稚幼甲魚越冬期管理:對6—7月孵化的越冬期長至40—50g/只的甲魚應注意做到:(1)、池塘清塘消毒;(2)、放養密度1000--12000 只/畝;(3)、池水深1—1.3米,在天氣晴好、氣溫高時,投放一些飼料,補充甲魚體能的消耗,使苗種不致減重;(4)、投料可采取水下投喂(離水面5 -10㎝);(5)、注意調節水質,定期消毒,殺蟲,盡量減少病蟲侵襲,使苗種安全越冬。對9—10月份孵化的越冬期長至20—30g/只的甲魚可采用塑料薄膜覆蓋甲魚越冬的做法。
經過以上的系統管理,可有效提高甲魚的抗病免疫力,甲魚在越冬期死亡率不超過3%,在進入整個正常的養殖周期后,也不會發生大的病害。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