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實施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可改善養殖水域生態環境,降低病害損失,提高水產品質量,增加養殖經濟效益,促進水產品出口,符合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水產養殖發展方向。
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通過放養健康苗種,投喂無公害飼料,使用安全藥物,實行水質調控等技術手段,形成從魚苗到商品魚的全過程無公害養殖技術體系,提高水產養殖技術水平,促進漁民增收和漁業增效,改善養殖水域環境質量,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增產增效情況:實施該技術,能夠有效改善養殖水質,降低水產養殖病害發生率15%左右,減少病害損失;規范投喂飼料和使用藥物等養殖行為,提高養殖水產品質量,達到無公害食品標準要求,提高水產養殖經濟效益10%;同時,養殖水域水質符合無公害養殖用水水質標準,降低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負面影響,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
技術要點: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從苗種、水質調控、飼料、漁藥等方面規范水產養殖,改善養殖水域生態環境,提高水產品質量,增加養殖的經濟效益。
1.苗種。要從具有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選購健康、無疫病的苗種,投放前應進行檢驗和檢疫,合格后方可放養。
2.投喂飼料。科學投喂飼料是保證魚蝦健康快速生長的重要環節。首先要選擇優質、無污染、不腐敗的全價配合飼料,最好選用專用的無公害高效飼料。其次要注意投喂方法和投喂量,做到“四定”,即:定質、定時、定量、定位。
不宜直接使用鮮或凍魚、動物內臟作飼料
3.使用藥物。合理使用藥物是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環節,應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物,提倡使用生態制劑。使用的漁藥應保證“三證”齊全(漁藥登記證、漁藥生產批準證、執行標準號),并按照規定的用法用量科學使用,并注意遵守休藥期。
嚴禁使用國家規定的水產養殖禁用藥物。
4.水質調控。養殖水質應符合無公害養殖用水水質標準。養殖過程中可用物理和化學方法調控水質。 物理調控方法有五種:清淤和干塘暴曬、攪拌底泥和換水、機械增氧、鋪設隔膜、使用沸石粉等。
化學調控可使用臭氧、生石灰、石膏、高錳酸鉀和硝酸鈉等化學物質。
南方漁網編輯:陳珍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