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稻田養殖魚、鱔、蝦、蟹、鱉,為魚、鱔、蝦、蟹、鱉等提供了水蚯蚓、部分害蟲等各種餌料生物和良好生態環境,養殖對象對水稻的生長起到了松土、追肥作用,從而達到了稻漁共生相得益彰,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稻田生產綜合效益的目的。它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等優點,為農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徑。現將魚、蝦、鱔、蟹、鱉養殖技術綜述如下:
1 稻田選擇與整理
選擇通風透氣、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無毒、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能好的田塊作為養殖稻田。面積1~2畝為宜,最好連片開發。對選擇的稻田,在移栽前要進行整田。具體方法:在田中開挖“田”、“日”字形溝。水溝規格:溝寬1.5~2.5m,深0.8~1.5m,開挖面積占稻田面積的20%~30%,挖出的泥土用于加固田埂,田埂加高夯實后高度40cm。僅養殖魚或蝦只須在進排水口設置防逃網柵,養蟹、養鱔、養鱉還須在稻田四周增設用塑料薄膜或密眼網片等構成的防逃墻或防逃板,墻板光滑面向里,其地面高度60cm以上,地下部分深入田埂20cm左右,轉彎處架成弧形。
2 秧苗移栽與苗種放養
2.1 秧苗移栽
水稻應選用大田生長期較長、抗倒伏、抗病力強的優質高產品種,不論是移栽還是拋秧可加大溝塘四周密度,發揮邊際效應。
2.2 水產苗種放養
拋栽5~7天秧苗活稞后,即可放養。苗種要求規格整齊、無病無傷、體質健壯。所有苗種應于6月底養于溝塘內。放養品種與放養量:
2.2.1蟹 養成蟹的畝放80~120只/kg的幼蟹2.5~4kg;育種的畝放1000~2000只/kg的“豆蟹”1000只,配放鰱魚100尾。
2.2.2 青蝦 畝放4~6cm/尾的抱卵蝦1.5~2.0kg或1.0~1.5cm稚蝦1萬尾。
2.2.3羅氏沼蝦 畝放淡化處理后的規格為0.8~1.0cm的蝦苗5000~10000尾,配養鰱、鯽魚種100~200尾。
2.2.4 鱉 畝放養只重150~250g的鱉種200~300只。
2.2.5成魚 畝放養50g的異育銀鯽500~1000尾,配養50~200g鰱魚100尾。
2.2.6 育魚種 畝放夏花8000~10000尾。
2.2.7 黃鱔 畝放養40~60g本地鱔種1500~2000尾,同時搭配少量鯽魚和泥鰍。
3 種養管理
3.1餌肥使用
3.1.1 施肥 養殖稻田基肥畝用糞肥500kg、磷肥30kg、鉀肥10kg。追肥2~3次,每次用尿素和磷肥各7~10kg。肥料不得撒入溝中。糞肥經腐熟使用。
3.1.2 投餌 水產動物幼小階段用粉狀飼料,至一定時期使用顆粒飼料,餌料除農產品、副產品、各種青飼料外,養蝦、鱔、蟹、甲魚還應投喂螺螄、蚯蚓、蠅蛆、小雜魚蝦和動物下腳料。日投喂量以田內養殖動物體重計,初期為體重的3%~5%,生長旺期為5%~10%,以投后4~5小時吃完為度。
3.2 日常管理
3.2.1 水質管理 田面水深:前期5cm以上,后期10cm以上,每日視水深及時調節補充,每2~3天換水一次,有條件的可進行微流水養殖,保持水中有較高的溶氧。養殖期間要經常檢查進出水口,嚴防水口堵塞和網具破損。
3.2.2 稻田用藥 稻田應少用或不用農藥,所有農藥應是高效低毒農藥,如甲胺磷、多菌靈、氧化樂果等。用藥前抬高水位,施藥后換水。農藥應采用低濃度藥物,在水稻葉面干時用噴霧器噴灑,并盡量減少藥液落入水中,以降低水中藥物濃度,避免養殖品種發生藥害。
3.2.3 病害防治 定期用生石灰潑灑。如發現養殖品種生病,應立即撈出隔離治療。防止大雨養殖品種隨水逃逸,同時做好防敵害、防盜工作。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