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養蝦先養水”這一經驗之談有時會被個別養殖戶誤解為“養蝦就得肥水”。其實“肥水”和“好水”是兩個為等同的含意。“肥水”是指水中的氮,磷濃度較高,也就是指水營養化程度高。水營養化時當水中藻類生長健康時能夠成為一池“好水”。而當營養化的水中藻類生長不佳時,“肥水”中的氮,磷化合物就無法順利轉化為藻體蛋白,這時水中的氮就會積累成亞硝酸鹽,氨氮等成為一池溶解氧極低的“死水”。某些情況下(如高溫,缺少陽光等)這種水還會變成腐殖酸很多的黑.臭水。這些水都是不利于水產養殖的“死水”。而“好水”是指生長著健康的繁殖的均衡的各種藻類和漂游生物的水。這種水能為水體提高充足的溶解氧和進行氮.磷凈化,同時為水中的幼苗提供開口餌料.因此,我們養殖中肥水的目的是創造一池好水,而能否通過肥水創造一池好水的根本是:水中的藻類能健康生長繁殖同時肥水劑不能超過藻類生長的需求。目前我們許多養殖塘已使用了多年,其池底泥中的營養化程度相對是較高的(即較肥),再加上現在的養殖畝產量也相對較高和換水也困難等因素。因此在我們的養殖中,尤其養殖的中后期我們的池水是相對較肥的,不應該再施肥,而且須促進藻類生長繁殖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氮和磷等營養物。
促進水體中藻類健康生長,維持一池“好水”的方法主要是:
1)有條件的養殖戶可定期換水。所換的水最好是要求換河水(地下水因為藻種很少),以保證池水中的藻種繁殖能力。
2)慎用消毒劑,定期的.過多的消毒實質是在定期殺藻,可能會給池水中藻的生長.繁殖帶來不利因素,因此建議養殖戶可以選擇中藥潑灑劑或噬菌蛭弧菌部份代替化學消毒劑,如“大黃蒽醌精提液”和“生物消毒劑“等。
3)控制水體PH在下午不能長期超過9.0,當水中PH大于9.0以上時,藻類的生長將受到抑制水會反黑或出現藍藻。當水PH大于9.0時可以用一次深圳市綠寶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物泥皮清”。
4)陣雨后馬上測水體PH,如有波動即用石灰漿全池潑灑調節PH(石灰每次用量最好勿大于6市斤/畝并須浸透水涼后再潑)。之后全池潑灑“水新活”500毫升/畝和“活水肥藻王”1公斤—1.5公斤/畝。
5)對無條件定期換河水的養殖戶,不妨在每15到20天全池潑“水新活”300—400毫升/畝。
6)對于培水難的池水。先不排除營養不夠和太快用微生物原因后,可先用一次“水新活”再放培水劑。
“水新活”池塘藻類的生長促進劑,它能夠保持藻的繁殖能力而保持一個新鮮,爽活的水體。水的凈化主體是藻,藻在水中承擔著吸收利用水中氮.磷和供氧作用,而EM和光合菌等微生物的作用是:在藻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前提下分解氮.磷大分子有機物,為藻提供生長營養.從這個角度而言可以看出維持新鮮.活爽的水質實質就是維護一池好藻的水。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