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蝦類是以池底棲息生物為食,所以在池塘內培養天然生物是幼蝦最理想的優良食品,可促進早期生長,增強體質,增強抗病能力。同時充分利用池塘生產力,降低養蝦成本,是養大蝦的有效措施。生產實踐證明,重視飼料生物的培養,可降低飼料系數,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培養方法:用有機肥每畝施發酵后過篩的雞糞50公斤;用無機肥每畝施尿素2公斤和磷肥0.5公斤。這樣水的肥度比較平衡,餌料生物生長好。磷肥還可以控制藍綠藻的生長。使硅藻成為池中的多數種。水色呈現黃綠色或黃褐色最好,如果水色過清,透明度大于50cm, 就要2-3天后追肥一次,達到需要的濃度時停止施肥。
在第一次培養生物飼料時,池水深50cm就夠了,先把水色培養好,再加水進行第二次培養。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培養的是浮游植物,靠光合作用生長。池水深在1米以上時,下層水光線不足,浮游植物難以繁殖。另外,培育底棲生物應撒化肥顆粒,沉在池底;叵培育浮游生物則必須把化肥溶解后潑向水面,溶在水中。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