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稻魚蛙共生種養模式就是在田中種稻,水里養魚,淺水區和田間空隙地帶養蛙。魚蛙能起到松土、除草、除蟲作用,使水稻少用或不用農藥;魚蛙的糞便和殘餌可肥田。這種互相利用,互相促進的生態農業模式,不但節約農藥、化肥成本,還能提供沒有農藥、化肥污染的優質大米。具體措施如下:
一、田塊標準:要求稻田保水性好,水源充足。稻田內開挖魚溝,魚池面積占稻田面積的10%,田坎要加高加固,田塊周圍用聚乙烯網布圍成高1.2米的防逃設施。盡量將空隙地段圍入網內,田間四周設有食臺。
二、品種選擇:水稻應選擇抗病力強、產量高的優良品種。魚可選擇彭澤鯽冬片魚種。蛙可選擇美國青蛙。
三、魚、蛙放養:在水稻栽插活蔸后,每畝投放500-1000尾魚種。每畝施養50克/只的幼蛙5000-8000只,放養前幼蛙用濃度為每升20毫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消毒20分鐘。
四、蛙飼料:采用燈光誘蛾作為蛙的主要餌料來源。一般以10畝左右為一個稻、魚、蛙共生區,在5-10月安裝一個7米高100W的燈,吸引稻田周圍的昆蟲。其中1-2畝稻田再設3-4個蛙的食臺,食臺上安裝一支15W的節能燈誘蛾。每年6月上旬、7月上旬、9月下旬為誘蛾數量高峰期,每年高峰期可維持10-15天,每晚開燈2-3小時即可保證蛙一天的餌料。在非誘蛾高峰期,要對美國青蛙補充餌料,可用蚯蚓、螺、蚌肉和配合餌料等,每天上午10時、下午3時各投喂1次,以蛙在40分鐘內吃完為適量。由于稻田為蛙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同時放養密度不大,所以很少發病,成活率在90%以上。
南方漁網編輯:喬喬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