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治療、防重于治”的方針,是早期防治魚病的重要措施。
一、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魚的抗病能力
1、魚苗、魚種的投放:選擇優質良種魚苗,并且在捕魚、運魚的操作過程中,盡量小心細致,避免魚體損傷,保證魚體質強健,無病無傷。
2、合理搭配:合理搭配品種比例及放種的規格,使生活在同一水體中的魚類品種多樣化,在生活空間、食物利用和其他生活條件方面起到相互利用、相互促進的作用。
3、堅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投喂原則,選用優質餌料并認真存放,避免餌料變質污染或霉變,保證魚類在每個養殖階段都有適口的優質餌料。
4、加強免疫預防工作。進入成魚養殖階段的草魚一定要堅持先注射疫苗后放養,以增強魚的抗病能力。
5、魚病流行季節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二、做好消毒工作,杜絕所有病原體及有害生物
1、池塘的消毒:請參見柯邦最新高效清塘法
2、魚體的消毒
3、飼料、肥料及食場的消毒:堅持對飼料、肥料進行消毒,嚴禁使用過期腐爛、變質或帶菌的不清潔飼料。糞肥應該經過發酵消毒處理后使用。在高溫季節,應盡量不用或少用糞肥。食場是魚類吃食的地方,魚病流行季節要定期消毒預防。
4、養魚工具的消毒:經常使用的養魚工具,每次用完后用清水浸洗半小時,也可置于陽光經紫外線消毒。
三、調節水質
1、觀察水色的變化。應早晚勤巡塘,認真觀察水色的變化,當發現水體中浮游生物過量繁殖、水面有浮膜、水色發白、變黑或深藍、渾濁帶腥味等,要及時采取措施,對癥下藥。采用換水或用藥物等措施進行處理,使養殖水體始終保持“肥、活、嫩、爽”
2、保持良好水質,定期向池塘加注新水。
3、池塘清整。每天清除池中雜草、污物等,每隔3-5年挖取過多池塘淤泥,減少塘底病害生物和病菌的滋生。
4、增氧機的使用。合理使用增氧機不僅能有效地防止泛池死魚,而且還可攪動池水,調節水溫、曝除廢氣、凈化水質。
5、在養殖期間定期施用光合細菌,改善水質,提高魚類的抗病能力。
隨著科學養魚技術的提高,魚類放養量的增大,名特優品種養殖的快速發展,真正做到以“防”為主尤為重要。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