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龜是吉祥動物,古話說龜壽萬年,我國品種較多,在分類上屬爬行綱,龜鰲目,龜科、烏龜屬,中國分布在廣東、廣西、海南、湖南、福建等,除東北、西北、西藏未見報道外,而以長江中、下游各省較多。
烏龜是冷血動物,其體溫隨著外界的溫度變化而變化,但略高于外界溫度,當氣溫下降至10℃以下,烏龜靜臥池底淤泥中或鉆進泥或雜草,雜草覆蓋松土中,不食不動,過著冬眠的生活。到翌年4月,溫度升高15℃以上開始攝食活動正常,烏龜的食性很廣,有小魚、小蝦、蠕蟲、螺螄,黃蜆植物、果實香蕉以及稻谷、果皮都可食,投喂市場副食品下腳料、鴨、雞內臟更佳。
烏龜的攝食量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4月中旬開始攝食,6—8月為攝食旺盛期,10月氣溫變化攝食下降。秋、春兩季氣溫低,烏龜早晚不大活動,一般在中午前后攝食。盛夏時節烏龜在中午不活動,攝食時間為下午5—7時,烏龜每日投餌量為其體重5%左右,是咬著餌料在潛水中吞咽的。
烏龜的肺很發達,即可以在水中活動和攝食,又可以在潮濕的陸地上活動,適應兩棲動物生活,烏龜若干燥缺水就會死亡。
雌龜體重達半斤以上,性已經成熟。雌雄龜一般在9—10月中秋節前后交配,交配多數在晴天的傍晚5—6時。當年交配隔年受精。雌龜于翌年4月底,當氣溫升高到20℃以上時,開始發情產卵。產卵期各地有所不同,一般在5月初開始產卵,9月初結束。一年可產卵三、四批,3—7個。烏龜在產卵前到處爬行,選擇土質松疏的坡地或隱蔽、安定的地方,開始挖穴,用前肢固定身體,兩后肢輪換挖土,穴內的土挖松后,再用兩后肢輪換向上提起泥土送出穴外,烏龜產卵時不能受驚動,以防發生跑卵或流卵。孵化溫度最好控制在24—28℃之間,這樣經60—70天就可以孵出稚龜。
成龜飼養池的放養密度可根據生長情況調整,一般每平方米養5—10只。烏龜的食性廣,小魚、小蝦、螺螄、蚌肉、稻谷、雜果都能吃,一般水溫上升15℃以上開始攝食,6—9月為盛食最佳時期,11月食量開始下降,當水溫下降到15℃以下時進入冬眠期。春秋兩季氣溫低,烏龜早晚不活動。中午前后吃食,因而在上午9—10時投餌可保持餌料新鮮。盛夏中午烏龜有曬背習慣不活動,投餌應在下午4—5時。投餌量在體重5%左右,最好餌料投在餌料臺上固定的地方,以利清除殘餌,防止腐臭造成病害。保持水質透明度25—30厘米為優,烏龜的成長與攝食量有關,動植物性餌料,要適量搭配,每月適量增加。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