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要因地、因池混養各地區之間,品種之間、蝦池之間,甚至同一蝦池不同部位之間都存在較大差異。如貝類在不同蝦池內,有的靠近進水口生長快,有的靠近排水口生長快;有的蝦池富營養化嚴重,不僅對蝦生長不好,同時也影響了貝類的生長,甚至出現貝類死亡。所以不可生搬硬套別人的混養經驗,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科學的實施混養。
二要選用好的貝類品種注意選擇那些適應富營養能力強,適溫、適鹽范圍與蝦池水溫、鹽度變化范圍基本一致和生長快、價值高的優良品種。
三要合理布局貝苗為了便于貝類起捕,應多采用集中放養,一般播養面積占蝦池總面積的15%~25%。考慮到蝦池生產力的承受力及起捕方便,水質較好的蝦池排水口一端要適當密播;水質太差的蝦池,則應在進水口一端適當密播。
四要適時播苗如果條件允許,貝苗投放越早越好,但春季放苗時必須在肥池以后進行。
五要掌握適宜的蝦貝密度依據蝦池生態調控能力大小播放貝苗。對蝦放養密度大,投餌多,蝦池初級生產力高,貝類放養密度可大些。蝦貝放養密度適宜是防止引起水質惡化的關鍵因素。
六要適當控制蝦池水深適當增加水深有利于提高蝦池載蝦量,但集約化養蝦池底有機物沉淀多,光線較弱,池水越深這個問題越突出。貝類處于底層,水太深減少池水流速,對對蝦和貝類都不利。因此,池水不是越深越好,必須因地制宜。
七要舍得投資,增設充氧設備目前,我國養蝦生產為解決水質問題,普遍采用換水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把沉入池底的有機物質換出,而且基礎生產力流失較多。蝦池水質變壞往往是嚴重缺氧所致,如果適當減少換水量,增設充氧設備,就可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提高蝦池生態效益。
八要重視日常管理經常視察、取樣,對水質及蝦貝的生長情況及時觀察,建立經常性的測量、記錄程序,發現異常,應采取緊急補救措施,保證辛苦不毀于一旦。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