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山瑞鱉(Palea steindachneri)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于野生山瑞鱉資源量逐年減少,為此,有必要對山瑞鱉進行馴養和繁殖。
1材料與方法
1.1馴養
1.1.1馴養池塘
試驗馴養池塘面積為2000~3333m2,水深1.5m,塘邊淺水處種植水生植物,環境安靜,池塘四周建有“T’型防逃圍墻,池塘坐北朝南一側建一20m2產卵沙場,沙場上搭建防雨遮蔭石綿瓦棚,池塘中間東西走向相隔2m搭建一木質曬臺和食臺,水面種植鳳眼蓮等(總面積為水面的1/5)。
1.1.2山瑞鱉來源
從山區或市場上選購體重1~2kg、無傷無病、健壯無畸型、皮膚光亮、背甲后緣裙邊較厚并較堅挺、行動敏捷的野生山瑞鱉。
1.1.3飼料及馴食
精飼料采用市售全價配合鱉飼料,動物性飼料以新鮮的小魚肉、螺肉和小蝦為主,動物性飼料經過5%的食鹽水浸泡15~20min消毒后并用清水洗凈。馴食采用少量多點的方法,在食臺上離水邊5cm處投放動物性飼料進行誘食,于每天18:00投放1次,第2d上午把殘余食物清除。到了第8d左右山瑞鱉開始陸續爬到食臺上取食,第15d左右馴食過程基本結束,山瑞鱉已適應到食臺上取食,此時,轉入正常投喂,每天投喂量按鱉體重的3%~5%分早晚2次投喂,并逐漸以全價配合鱉飼料為主,動物性餌料為輔,添加少量的青飼料。
1.1.4日常管理與防病
按照“四定”原則飼養管理,多觀察,認真作好各項有關記錄。馴養塘定期加注新水,及時清除殘食,保持水質清新。加強鱉病防治,每20d用常規消毒劑如二溴海因、絡合碘或生石灰10~15kg/667m2化成石灰乳全池均勻潑灑消毒1次,同時投喂抗菌素藥餌,每天1次,連喂3d。
1.2繁殖與孵化
1.2.1親鱉培育
11月,從馴養塘選擇體格健壯的山瑞鱉(♀∶♂=3∶1)作為人工繁殖的親鱉移進親鱉培育池進行培育。親鱉培育池搭建有塑料膜保溫棚。培育池面積260m2,磚砌結構,內批擋,池底放置20cm厚的黃泥,水深1m,設有食臺和曬背臺,池一端建一20m2的產卵沙場。用鍋爐加溫保持池水溫在25℃左右,投喂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適當輔喂全價配合鱉飼料和青飼料。加強水質管理和疾病預防,并每月施放光合細菌1次。
1.2.2交配產卵
在人工控溫條件下,山瑞親鱉可在水溫22℃~25℃時交配,交配15~20d后母鱉便開始產卵。產卵是在下半夜進行,母鱉爬上沙場,找好位置,挖窩產卵,產卵后爬沙掩蓋。
1.2.3人工孵化
孵化室10~15m2,四壁及頂面覆蓋保溫泡沫板,沿墻根筑一條小水溝并注入水及少許細沙;懸掛一盞消毒殺菌用的紫外線燈,用電爐提溫,用恒溫器控制電爐來控制室內溫度。
親鱉產卵3d后,把受精卵收集到孵化室,裝箱孵化。方法為:先在50cm×40cm×15cm的木箱底面輔上3cm厚的孵化沙,然后按卵間距1cm、動物極(白點)向上排放好鱉受精卵,再覆蓋孵化沙10cm,擺放在鐵架上,人工控溫進行孵化。孵化沙須經過篩選、去雜質、消毒和曝曬,調好沙濕度(濕度為4%~5%,即用手抓成團松手后散開為宜)。經過60d左右的孵化,稚鱉即可破殼而出。
孵化過程中,嚴格控制室溫在30±2℃,控制室內空氣濕度在80%~85%,保持孵化沙濕度。
2結果
2.1馴養結果
馴養試驗共收購野生山瑞鱉964只,其中雌鱉703只,雄鱉261只,雌雄比例為2.7∶1。經過2年多的馴養試驗,驗收存塘山瑞鱉為800只,成活率為83.0%。其中存塘雌鱉623只,成活率為886%;存塘雄鱉187只,成活率為71.6%。
2.2產卵率
據觀察發現,4月、5月(兩廣地區)為山瑞鱉的產卵高峰期,到6月底產卵基本結束。山瑞鱉每年只產卵1次。試驗第1年,雌性親鱉產卵218窩,入親鱉培育池的雌鱉有309只,產卵率為70.6%。
2.3受精率
據記錄,山瑞鱉產卵數為5~20枚/窩,多數為10~18枚/窩,平均為15.6枚/窩。218窩共收取鱉卵3480枚,其中受精卵1378枚,受精率為39.6%。以每窩產卵計,最低受精率為22.3%,最高受精率為46.8%。
2.4孵化率
進入孵化室孵化的1378枚受精卵,經過60d左右的孵化,孵出山瑞鱉苗1225只,孵化率為88.9%。其中2只畸型,占0.2%。
3討論
3.1形態特征
通過觀察,總結出山瑞鱉的外部形態特征為:體形扁圓形,體后部裙邊較寬大而肥厚,背甲前緣有一排明顯的、規則排列的粒狀疣粒,背甲上也有分散的明顯的粒狀疣粒,腹面為灰白色,有較多的黑色云斑點,頸基部兩側有一團疣狀突起,皮膚較粗糙。
3.2生態特征
通過觀察、調查和研究,認為山瑞鱉喜生活在溪澗中,特別喜歡生活在有細流、環境安靜的山澗,以動物性食物如螺、蚌、魚蝦和昆蟲等為主食,輔食植物性食物。適宜生長水溫為20℃~32℃,最佳生長水溫為25℃~32℃,水溫在12℃以下時開始冬眠,冬眠期間只要水溫上升到18℃以上時又出來活動和覓食。山瑞鱉性情溫順,生性膽小,行動緩慢,曬背、產卵都在離水源較近處。
3.3馴養情況
從馴養結果看,雄鱉成活率較雌鱉低,分析認為,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雄鱉生性好斗受傷,從而引發各種疾病致死。
3.4產卵情況
試驗第1年,產卵率達到70.6%,可以說是比較正常?赡苡胁糠执器M并沒有達到成熟要求。
3.5受精率
受精率偏低,可能與培育環境沒有達到山瑞鱉生態環境要求,或者飼料的營養不符合親鱉繁殖要求等原因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3.6孵化率
參照中華鱉的孵化,在孵化用沙最大粒徑為0.5mm、相對濕度為4%~5%,平均溫度為30℃的情況下,經60d左右孵化即可孵出幼鱉,孵化率為88.9%。本人認為已達正常的孵化水平。
由于這是試驗第1年,馴養和繁殖上許多環節還在摸索之中,我們將總結經驗,進一步探索野生山瑞鱉的人工馴養繁殖技術,為規;Z養繁殖提供技術支撐。
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