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PH值(酸堿度)是漁塘水質的重要指標,不僅直接影響魚類的生理活動,而且還通過改變水體環境中其他理化及生物因子間接作用于魚類。魚類最適宜在pH值為7.8~8.5的中性或微堿性水體中生長,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10,就會對魚類生長造成危害。下面就PH值不適的危害及其解決方法作一介紹。
一、PH值過低的危害及解決方法。pH值過低,酸性水體容易致使魚類感染寄生蟲病,如纖毛蟲病、鞭毛蟲病;其次水體中磷酸鹽溶解度受到影響,有機物分解率減慢,天然餌料的繁殖減慢;再者,魚鰓會受到腐蝕,魚血液酸性增強,利用氧的能力降低,盡管水體中的含氧量較高,還是會導致魚體缺氧浮頭,魚的活動力減弱,對餌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影響魚類正常生長。防止方法有:一是可以將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復2次~3次,以調節水體中的PH值。二是每半個月潑灑生石灰水,既可以調節水體酸堿度,又可以防治魚病。
二、PH值過高的危害及解決方法。PH值過高會增大氨的毒性,同時給藍綠藻水華產生提供了條件,PH值過高也可能腐蝕魚類鰓部組織,引起大批死亡。對于防止水體PH值過高,有四個可行方法:每畝水體用0.5公斤左右的明礬調節;或用稀鹽酸或醋酸潑灑;或多施有機肥,以肥調堿;防治魚病時,不能用生石灰,宜用漂白粉和中草藥。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