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苗種生產是水產養殖一個重要環節,而海水污染成為一個制約其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海水育苗場大部分建在河口地區上游,污染更為嚴重,F就海水育苗生產中水源處理的辦法總結如下,供同行們參考:
一、一級沉淀池是苗種生產的重要條件。
(1)沉淀池的大小直接關系到育苗生產的安全,特別是有上游污染源的河口地區,所建育苗室這方面更重要,因為一個大的一級沉淀池可以在短時間內儲蓄足夠的育苗用水,這樣就可以有選擇的決定外源水入池時間并措開污染高峰。
(2)蓄水時間這也是一個重要環節,一般普通采用12月中旬,冰凌期進水避開外源污染高峰,盡量進高鹽高潮水。 早春3月上中旬大潮水,此時剛解凍,大部分漁船未出海,油污染量較小,上游農業生活亦污染較低(特別是產稻區,還未下排含有大量農藥的泡地水,),因此此時是較適合的進水時期。
(3)進水前一級沉淀他的消池。辦法如下: 清淤整池;曬池;加少量生灰粉50公斤/畝全池潑灑;進水洗池;把水放出后沉淀池即可備用進水。
二、一級沉淀池水進滿后在使用前進行生物、化學處理,以備育苗之用,方法有多種主要如下:
(1)20-30ppm市售25-30%漂白粉,全池潑灑均勻,5天左右即可使用,使用前測試余氯,
(2)生石灰漂白粉混合清池,生石灰75公斤/畝+市售漂白粉(25-30%有效氯)10PPm,對含有機質較多的水體,可考慮在使用前先用10Ppm氟石粉處理。
以上是化學處理的常見辦法,但在實際育苗生產中單獨化學辦法處理用水效果并不太好。育苗用水在經過化學辦法處理后,大約有10天藥效降解期,而育苗用水10-20天后,水質會發生變化,特別是一些不利雜藻的大量繁殖,且4月中下旬以后水溫升高,大量病菌爆發對育苗造成極大危害,而這時再處理水已來不及使用,所以我們根據生物鏈知識在生產中大膽試驗采用生物與化學相結合的辦法,處理育苗用水現將辦法介紹一下;
A、化學處理 化學處理采用生石灰,漂白粉混合法這里不再詳述。 化學辦法處理藥效完全降解后:
B、在沉淀池中每5-7天按5-10ppm全池遍灑光合菌一次。光合細菌(photo,symthetic,Bacte-x5a)簡稱PSB在分類上屆紅螺細菌目 (Rhodosp i611ales)是一''種以低級脂肪酸、硫化氫、氨氮等有機污染物為養料生長繁殖的微生物。
我們使用光合細菌去除水中污染物等有害物質,改善水質。使用后氨氮、硫化物,及有機物,經測定有明顯的降低。
C、在一級沉淀池水體中接人活體鹵蟲成蟲或鹵蟲休眠卵。其主要目的是控制池水中的藻類及原生動物。為了有效控制這些有害生物的數量,我們選擇了利用鹵蟲這一生物去消滅一系列有害生物的辦法。接種活體鹵蟲成蟲或鹵蟲無節幼體,密度要適量。一般每立方水體投0.2克鹵蟲為宜,活體大鹵蟲投放要適水色而增減,總之即要控制水色又不要使鹵蟲無餌索。保持水體清爽為目的。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樣即可凈化了水質又可為苗種提供活體餌料是一種很好的生態育苗的辦法。
1997年我們在黑沿子澗河前期河蟹育苗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級沉淀池中單包藻和原生動物過多繁殖造成的。
在總結前期失敗教訓的同時,我們在原一級沉淀池水體中采取了投入光合細菌和活體大鹵蟲及鹵蟲卵的辦法,有效的控制了有害生物,改善了水質。在后期水溫高的情況下,始終使一級沉淀池水質保持清爽,取得了單方水體出3-4cm河脈魚苗2000-3000尾的好成績。
經過幾年的生產實踐證明水產育苗的成敗主要在于水質的好壞而水質的好壞是可以改變的。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