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配合飼料質量的好壞對養魚效果至關重要,但魚產量的高低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并非完全取決于配合飼料的質量,其中主要有水的質量、魚種的投放量、投餌量、配合飼料的質量等,這些因素可統稱為“四量”。這“四量”各有各的作用和要求,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在配合飼料養魚中不能只顧其一而忽略其它,要求“四量”達到必要的標難而又相互協調,故稱“四量”齊全。
1、水的質量 水是魚類生活的環境,水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其攝食、繁殖、生長發育和產量的高低,因此及時消除池中殘餌和其它污物,勤換池水,保持水質肥、活、嫩、爽就顯得尤為重要。水質對魚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溶氧量、PH值、氨和硫化氫含量等。溶氧量的消耗與魚體大小、水溫等有密切關系。魚單位體重的耗氧量隨魚體增大而減少,單個魚的耗氧量則隨魚體的增大而增加。隨水溫的增高,魚類新陳代謝旺盛,魚的耗氧量也高。為使魚迅速生長,保證水中高溶氧是很重要的。當水中的溶氧量不能滿足魚類需要時,魚就會發生浮頭、嚴重浮頭甚至泛池窒息而死,此時的溶氧量稱魚的室死點,各種魚的室死點不同。水中有害氣體硫化氫等的存在,會加速魚的缺氧浮頭甚至窒息死亡,為減少有害氣體對魚的危害,對池水要勤換、多換。此外,水中浮游植物的數量、餌料種類和投餌量也直接影響水中溶氧和水質變化。一般情況下,活餌不污染水質,死餌比配合飼料污染水質嚴重,特別是打碎的魚貝類及動物的下腳料。水中溶氧的主要來源是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應采取施肥措施培植浮游植物,保證水中溶氧充足,確保魚類正常、迅速生長。
2、魚的放養量 單位面積的放養量稱放養密度。放養密度與魚的產量、質量、經濟效益等密切相關,因此要把好合理放養這一關。要做到合理放養須根據池塘條件、水質、餌料及肥料的供應情況和生產技術水平等靈活掌握。養殖條件不同,放養密度就各異,所以某一養殖場的適宜放養密度對另一養殖場不一定適用。放養量還受成活率的制約,而成活率又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有色苗的質量和規格,規格較小的魚種對配合飼料的適應能力和消化吸收不如規格較大的魚種,因此在放養時應盡量投放規格較大的魚種,以提高其成活率。
3、投餌量投餌應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忽多忽少。要正確掌握投餌量,須先了解魚的攝餌量、攝餌時間及其它有關因素。一次連續投餌使魚吃飽的數量稱飽食量,1尾魚24小時的攝食量稱日攝食量,日攝食量與魚體重量之百分比稱日攝食率。飽食量因魚的大小、餌料種類、水質條件等而異。在水中溶氧不足的情況下魚的攝食量會明顯下降。為盡量減少因投餌使水質惡化,必須正確運用投餌技術,即“四定”投餌法。攝食量現在雖不能精確計算,但攝食量隨魚體重或體長的增加而增加,攝食率隨體重或體長增加而減少,這是個總的規律。
4、配合飼料的質量 配合飼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魚的生長與質量。鑒定配合飼料的指標很多,但飼料的營養成分必須符合和滿足魚的需求,即容易消化吸收,降低餌料系數,能促進魚的生長,縮短養魚周期等。然而目前的配合飼料只能根據原料供應、制備條件、成本高低等方面綜合考慮。其配制方法主要有典型體系法和模擬法兩類。典型體系法是在基本飼料中分別添加試驗的營養成分,制成配合飼料養魚,從養魚效果來判斷魚對試驗的營養成分的需要量。模擬法是以魚喜食的一種鮮餌,如野雜魚蝦等的營養成分,制成配合飼料。這兩種方法各有千秋,在研究配合飼料的營養成分時,宜采用兩種方法同時進行試驗,以便取得更難確的數據,提高配合飼料的質量。 在用配合飼料養魚時,要努力做到“四量”齊全,綜合考慮,合理安排,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成活率,提高產量,增加收益。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