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我國海馬的主要養殖品種為斑海馬、大海馬和線紋海馬。雖然海馬的外形與我們通常見到的魚類有較大差別,但它的生理結構卻明顯具有魚類的特點。海馬一般生活在12~32℃、鹽度7~33、溶解氧3.0mg/L以上、水質澄清、石礫底質、海藻叢生的沿海海域。
人工育苗用的海馬親本要選擇1~2齡、體型好、個體大、無病害的健康個體。雌海馬以腹部較膨大、泄殖腔區稍擴、生殖孔突明顯為佳;雄海馬以育兒袋完整、長而大者為佳。雌雄海馬分池養殖,放養密度20尾/ m3,每天投喂3~4次足量的優質鮮活餌料生物,經一段時間精養后,海馬親本生殖腺日趨成熟。當水溫穩定在20℃以上時即可將雌雄個體按1~2∶1比例混養于育苗池中,令其交配。海馬多在早晨或傍晚交配,在此期間食欲稍減,雄雌海馬互相追逐,達到高潮時,雌雄海馬腹面相對、貼緊,雄海馬向腹面略彎,把育兒袋內張開,雌海馬生殖孔對準育兒袋口,把卵排入育兒袋內,同時雄海馬排出精液使卵子受精,并在育兒袋內孵化。剛交配時,雄海馬的育兒袋較小、透明、柔軟,隨著胚胎發育,育兒袋變大,顏色加深。育兒期的雄海馬不喜游動,棲息于池底,食欲銳減。雄海馬孵化期,在水溫20~22℃時需16~18天,水溫28~30℃時需10~12天。育兒袋由黃褐色或灰褐色變為黑褐色,由堅硬狀變為松軟狀,袋口由小變大則是臨產的標志,一般在黎明前產苗,由幾分鐘到十幾分鐘,受低溫等因素影響也可能拖延至1~3天。在短時間內完成產苗,其苗質量較好,產苗時間拖延,苗種質量較差。雄海馬完成產苗后,應立即撈起,與幼苗分開養殖,以防被吞食。要注意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有許多海馬是不育的,如大海馬和斑海馬只有20~80%的個體具有生殖能力,在育苗之初應加以充分考慮。海馬苗種產出的當天即能攝食餌料生物,主要投喂輪蟲和枝角類無節幼體,當海馬體長達到5~6cm左右時,應投喂枝角類、橈足類、小蝦為主,當體長達到10cm以上時,主要以橈足類、端足類、小蝦為食,可兼食新鮮的魚肉,應堅持少吃多餐,切忌饑餓或暴食。養成期間要及時清除殘餌和糞便,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控制在35~40cm,避免強光直射,以防藻類大量繁殖。要定期更換池水,夏天每隔1~2天換水一次,倒池時操作要輕,避免損傷感染。
1齡以上海馬的曬干率達30%左右,曬干后即可入藥。加工流程:淡水浸泡→清洗皮膜→清除內臟→尾卷曬(烘)干→纏扎成對→入器封藏(加干燥劑以防回潮)
海馬的人工養殖在我國雖然已有40多年的歷史,但始終沒有形成產業化,主要原因是海馬養殖過程的某些基礎理論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養殖過程缺乏理論指導,其次是日常管理不科學,對海馬病害防治方法未完全掌握. 南方漁網編輯:喬喬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