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 創造魚類良好的生存環境
本試驗單個池地面積0.6-1.3hm2,平均水深2.2m;有完善的進排水系統,注排水方便;水源為溪水或庫水,水質清新;塘堤為混凝士或土堤,堅實不漏水;地底質為壤土,塘泥厚10-15cm;魚池整齊規格,東西向,長方形,光照良好,交通方便。
2. 合理放養,科學密混
主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放養時間要早(2月底以前)、魚種規格要大(50-750g)、品種質量要優良(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品種數量要多(實現多品種)。 試驗放養分3種模式:一以草魚為主,配養鰱鳙魚,增加優質魚;二以草鰱魚并重,搭配優質魚;三以鰱鳙魚為主,搭配優質魚。
3. 開展立體生態漁業,廣辟飼料、肥料來源
根據條件,以草魚為主的地塘,按水面和飼料地1:0.3的比例進行配套,利用塘堤、山地配套種植蘇丹草、莪菜和黑麥草等,同時還種植水生飼料——蕪萍和水葫蘆,水葫蘆經青飼料打漿槽打碎后投喂。以草鰱魚并重和鰱鳙魚為主的池塘,利用池邊或池堤養豬,水面養鴨,果園、邊角地種草,塘泥用作果樹肥料,實行魚、畜、禽、草相結合,進行綜合養殖。
4. 科學飼養,靈活運用
在魚種放養前先施足基肥,每公頃施豬糞300kg左右,放養后根據水色、透明度再施追肥,以草魚為主的地塘,透明度保持在30-35cm。以草鰱魚并重的池塘,透明度保持在25-30cm,以鰱鳙魚為主的池塘,透明度保持在20-25cm,若透明度在上限以外,就要及時迫肥,培肥水質,以促進濾食性魚類的生長;若透明度在下限以外,就要及時注入新水,以保持水質清新。在合理施肥的同時,還要投足飼料,以滿足魚類快速生長的營養需要, 飼料以青飼料為主,精飼料為輔,投餌要“四定四看”,要達到既讓魚類吃飽吃好,又不浪費飼料。日投喂量和次數要根據天氣、水溫和魚類攝食情況靈活掌握。
5. 輪捕套養,及時調整池塘負載量
為了充分利用池塘空間,提高魚產量和為下年提供足夠的魚種,采取“一次放足,多次輪捕,捕大補小”的輪捕方式,全年輪捕6-7次,4-6月每月輪捕一次,將長至1kg以上的2齡魚陸續捕撈上市,7-8月將1kg以上的魚捕出,9-10月捕起達到商品規格的草、鰱、鳙、鯉、鳊、羅非魚和淡水白鯧。輪捕時間要在早上6-8點鐘以前完成,操作要輕快,避免擦傷未達到上市規格的魚類。套養夏花魚種時間,羅非魚、淡水白鯧一般在5月底;草、鰱、鳙等魚類在6月中旬以前完成。
6. 水質調節優良化
在養殖期間,根據季節和水位等情況及時加注新水,每次加15-20cm。以草魚為主的池塘,可以保持微流水。為了使池水pH值呈弱堿性,從4月中旬到9月中旬每月全池潑灑一次生石灰,每次每公頃300-375kg。同時適時定期開動增氧機,在7一9月,堅持以下開機原則:晴天中午開機,陰天清晨開機,連綿陰雨天半夜開機,浮頭早開機,傍晚不開機,以保持池水充足的溶氧。另外,還施用光合細菌,從5一9 月每月用光合細菌拌干黃泥士全池潑灑,使池水成5×10-6的濃度,以改善和穩定水體養殖環境。
7. 魚病防治早知道,日常管理經;
魚病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 的方針,魚種放養前要徹底清塘消毒;6-9月每月用漂白粉全池潑灑,使池水成1×10-6的濃度,以殺滅池水中和魚體表的細菌;另外定期投喂藥餌,5-9月份每月定期投喂魚血康一療程 。日常管理要做到勤巡塘、勤觀察、勤撈除殘渣余餌,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