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隨著池塘高密度養殖和大水面網箱集約化養殖規模的不斷增加,越來越依賴全
價配合飼料。集約化養殖的飼料成本占整個養殖場成本的70%以上,如果配合飼料使用不當
或管理不到位,就會大大降低經濟效益。因此,科學選用全價配合飼料進行合理投喂,是提
高水產養殖場經濟效益的關鍵。
全價配合飼料的選用
養殖品種及規格不同品種的全價配合飼料,其成分含量和營養價值是不相同的,所適用
的養殖魚類就不一樣。比如,肉食性魚類對蛋白質的需要量要比雜食性魚類高,雜食性的又
要比草食性的高,養殖鰻魚、羅非魚和草魚時,不應使用同樣的飼料;同一種魚,不同養殖
階段也應使用不同的飼料。為了提高養殖的保險系數而盲目購買高檔飼料,既增加了養殖場
成本,又不適合魚類的營養需要。為了降低養殖成本,使用低檔廉價飼料,也是不恰當的。
低價格的全價配合飼料多使用品質較差、消化利用率較低的原料,可被魚類利用的有效成分
含量較低,飼料系數高,養殖魚類所需要營養得不到滿足,生長緩慢,飼料消耗量大,同樣
也會使養殖效益下降。避免跨種類混合使用全價配合飼料,用畜禽飼料喂魚,不僅不能滿足
魚類營養需要,還會因為畜禽飼料中所含的某些藥物等添加劑而影響魚類的正常生長。因此,
選擇全價配合飼料需要注意鑒別飼料的名稱、使用的養殖對象以及飼料的主要營養成分含量。
配合飼料的加工質由于飼料工業的迅猛發展,配合飼料生產廠家逐漸增多,飼料的品牌
五花八門。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飼料質量參差不齊,選用品質優良的全價配合飼料就顯得尤
為重要。鑒別全價配合飼料品質優劣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飼料顆粒的長短和大小要適當。魚類的攝食特點是,當它能吞食較大顆粒的飼料時,
不選擇小顆粒的飼料,因此,應選擇粒徑適合魚口徑大小的飼料。優質全價配合飼料從外觀
來看,顆粒粗細均勻,長短一致,顆粒長度是粒徑的1.5~2倍,無過碎或過長的飼料。
2.飼料的粘結要適度。飼料顆粒外表光潔致密,不粗糙松軟,這樣的飼料在水中穩定性
好,可保持浸泡在水中20秒內不吸水變形,1.5h內不完全潰散(蝦類飼料除外)。
3.飼料含水量要適當。優質全價配合飼料手感干燥清爽不潮濕,含水率約為12%,正常
情況下可保存3個月以上而不霉壞變質。飼料含水分太少,則硬度過大,不利于魚類消化;
飼料含水量水分太多,則容易霉變,保質時間短。
4.飼料的適口性和色澤要好。優質全價配合飼料顏色均勻自然,氣味淡香,口感略咸。
若飼料顏色偏重于某種原料的顏色或顏色不均勻,表明飼料原料品質較低劣或加工時混合不
均勻,成品飼料的質量就沒有保障。
配合飼料的保存飼料中的蛋白質會被霉菌破壞,脂肪容易被氧化,維生素在光照、高溫、
潮濕及有氧的情況下易失效等等,無論飼料的品質有多優良,都有存放環境與存放時間的限
制。尤其是每年3~6月份的梅雨季節,氣溫開始回升,空氣的濕度相對較高,極易感染霉菌,
而飼料發熱霉變后,由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飼料水分有所增加,將會加速飼料的霉變。當
飼料泛黃,泛黑,有不均勻的色塊,聞起來有霉味、臭味等不良刺激性氣味,口感苦澀,手
感松軟發粘,則表明飼料已經變質,不能再作飼料用,否則,會使魚類營養不良和致病死亡。
餌料的投喂技術
配合飼料的投喂技術,決定了在養殖生產過程中是否能以最少的飼料消耗,使魚類達到
最大的增加重量和最快的增重速度。多年來,人們總結了合理投飼要遵循定質、定量、定時、
定位的“四定”原則,但是,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在定量和定位方面往往做得不夠,再加上
飼料成本較高,致使使用配合飼料的養殖效益大打折扣。因此,投喂應注意以下兩點。
合理設置餌料臺目前,高密度的池塘養殖往往不設餌料臺,池塘面積較小的多數養殖場
直接將飼料均勻撒入池塘;池塘面積較大的,又只是沿池塘邊投飼,這樣飼料直接落入池底
淤泥上,既不利于觀察魚類攝食,容易引起投飼過量或投飼不足,又不方便魚類覓食,殘餌
還容易造成水質的污染,導致魚類缺氧浮頭,甚至出現死亡。而網箱養殖中,網箱底部和四
周使用的網衣,網目往往大小相同,為了便于網箱中水質交換,網箱的網目隨魚生長而由小
到大逐漸更換,投飼時,未被魚類及時攝取的飼料,就會穿越網箱的底層造成浪費。為了避
免浪費少投飼料,又不利于魚類生長;如果使用小網目的網衣做箱底,又容易造成箱底水流
不暢,污物沉積,誘發魚病;如果讓魚類“少食多餐”或慢投飼,延長魚類的攝食時間,又
要消耗太多的體力。因此,應合理設置飼料臺,方便觀察魚類攝食,及時清除殘餌,調整投
飼量。
餌料臺的面積大小通常可以根據池塘中魚的數量而定,200~300尾魚共用一個1.5m2左右
的餌料臺。餌料臺可以用竹子、蘆葦等材料編織的席子或木板制成,餌料臺四周用竹竿或木
樁固定,設置在離池邊1~2m,沒入水面以下0.5~0.8m處,春秋季水溫較高時,就可以直接在池
塘底部的一邊設置水泥或其它硬質的平臺為餌料臺。網箱養殖則不同,可以直接在網箱底部
用密眼網紗做底襯,投喂后,及時檢查箱底殘餌情況,調整投飼量,定期清洗和更換網箱底
襯,以減少飼料流失,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避免箱底污染,誘發魚病。
適宜的投飼量首先要確定一個基本投飼量,然后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增減。基本投飼量
的確定方法有兩種:
一是根據預期產量用經驗公式計算日投飼量,即預期需投飼量=[(預期毛產量-魚存塘
量)×魚體蛋白質含量]/(配合飼料蛋白質轉化率×飼料蛋白質含量)。其中,魚體蛋白質含
量約為15%,配合飼料蛋白質轉換率約為40%。這種計算比較復雜,生產中較少使用。
二是根據投飼率和魚的存塘(箱)量計算日投飼量,即:日投飼量=存塘(箱)魚重量
×投飼率。
第二種計算方法簡單實用,但是需要注意,不同魚的種類、規格、水溫以及不同的養殖
場方式下,魚的投飼率是不相同的。比如,網箱養殖200~300g的鯉魚,水溫在20℃時,投飼
率為2.5%,30℃時,投飼率為5.0%。養成期的草魚投飼率為5%,而鯰魚投飼率為3.5%。一般
來說,水溫越高,則投飼率越大;隨著魚體長大,投飼率逐漸減少;草食性的魚類與肉食性
的魚類相比,草食性魚類的投飼率較大。魚類的攝食量不僅與魚種類、規格和水溫有關,還
受配合飼料的營養水平影響,確定基本投飼量后,就可以根據魚類的攝食情況進行適當的增
減。
在正常情況下,假如投飼時,魚類搶食明顯,20秒后餌料臺無剩餌,說明投飼量偏少;
假如30秒后餌料臺尚有較多剩餌,而魚類已經不再爭食,則說明投飼量偏大;假如剛開始投
飼,魚類就不積極攝食,說明上一次投飼過量或兩次投飼時間間隔太短,這時就不能完全按
照投飼量的計算結果來投飼,而應該適當增加或減少投飼量,根據魚類攝食的具體情況靈活
掌握。
雖然我國飼料工業正在向企業集團化、規范化發展,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量也在逐年
增長,但是,由于我國人多地少,飼料原料較缺乏,配合飼料的市場價格仍然較高,無疑制
約了水產養殖場業的發展。然而,我們只要科學地選用配合飼料進行合理投喂,就能夠提高
配合飼料的利用率,提高養殖對象的品質和數量,降低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益。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