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鱉俗稱甲魚、水魚、團魚和王八等,是一種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水產品。鱉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種用途很廣的滋補藥品。鱉的全身均可入藥,如鱉頭可治脫肛、子宮下垂等;鱉甲養陰清熱、平肝息風,可治癰泄痢等;鱉肉可治虛勞潮熱、口眼歪斜等;鱉卵可補陰虛。為了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各地先后開展了鱉的人工繁殖。自90年代以來,由于鱉價大幅飚升,刺激了養鱉業的超常發展,1993年全國鱉產量僅4427噸,1994年產量一躍達到9360噸,增加1.2倍,至1997年即達4萬余噸,5年增長了10倍。
●鱉的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特征
鱉的外形呈橢圓形,比龜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著生柔軟的外膜,周圍是細膩的裙邊,頭頸和四肢可以伸縮,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從外形顏色觀察,鱉通常背際和四肢呈暗綠色,有的背面淺褐色,腹面白里透紅。鱉的雌雄區別見下表(表5-1)。
(二)生活習性
鱉是變溫動物,為水陸兩棲,用肺呼吸,所以在養鱉池的周圍或中心要有足夠面積的陸地沙灘以便它進行陸上活動。鱉的生活習性可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臟。鱉對周圍環境的聲響反應靈敏,只要周圍稍有動靜,鱉即可迅速潛入水底淤泥中,所以養鱉場或養鱉池的環境一定要保持安靜。鱉如果經常受到驚嚇,對其生長繁殖都是很不利的。
(三)食性
鱉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動物,主要食物為小魚、小蝦、螺、蚌、水生昆蟲、蚯蚓、動物內臟等,同時也兼食蔬菜、草類、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時,同類可互相殘食,所以在飼養時一定要大小分類,切不可將不同規格的鱉混養在同一池中,以免互相殘殺,造成損失。鱉既貪食又耐餓,一次時食后很長時間不吃東西,也不會死亡。當然,這是靠它自身積蓄的營養來維持生命活動的,在人工養殖時一定要供給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長。
表5-1鱉的雌雄鑒別
鑒別部位
雌鱉 :
尾部 較短,不能自然伸出裙邊外或外露很少
體型 圓
體高 高
背甲 呈卵圓形,前后基本一致
腹部中間軟甲 十字形
后肢間距 較寬
體重 同齡小于雄性約20%
生殖孔 產卵期有紅腫現象
雄鱉
尾部 較長,能自然伸出裙邊外
體型 稍長
體高 隆起而薄
背甲 呈長卵圓形,后部較寬
腹部中間軟甲 曲玉形
后肢間距 較窄
體重 同齡大于雌性約20%
生殖孔 產卵期無紅腫現象
(四)生長
鱉是一種變溫動物,對周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當外界溫度降至15℃以下時,鱉便開始停食,潛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長達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條件下養鱉,生長緩慢,一般一年只長100克左右。為了加快鱉的生長速度,在人工養殖中常采用加溫措施,打破鱉的冬眠習性,加快生長速度。
(五)繁殖習性
在自然溫度條件下,鱉生長4~5齡時才可達到性成熟;水溫達到20℃以上時,開始發情交配。一次交配,多次產卵。北方一年產卵2~3次,南方4~5次。5~8月為產卵期,6~7月為產卵高峰期。產卵時間一般在下半夜(0~6點),這與鱉喜歡安靜的環境有關。鱉的產卵方式為掘洞產卵,產后用沙土埋上,因此在池周要設沙土質的產卵場。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