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 范圍
本部分規定了無公害中華草龜苗種繁育的術語和定義、環境要求、設施、親龜選育、培育管理、病害防治、人工繁殖、稚龜養殖等技術。
本部分適用于無公害中華草龜苗種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GB 11607 漁業水質標準
GB/T 18407.4 農產品安全質量 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
NY 5051 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
NY/T 5067 無公害食品 中華鱉養殖技術規范
NY 5071 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
NY 5072 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部分。
3.1
稚龜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到卵黃囊完全消失,尚未開食的中華草龜。
3.2
受精斑
受精卵產出24小時后,在卵殼的近中央部分呈現一圈白色圓環、其邊緣清晰的半透明區域。
4 環境要求
4.1 環境
應符合GB/T 18407.4的規定。
4.2 水質
水源水質應符合GB 11607的規定,生產用水水質應符合NY 5051的規定。
5 設施
5.1 池塘要求
親龜養殖池為長方形的室外池塘 ,單池面積以1000 m2~1300 m2、池深2.0 m、水深1.5 m~1.8 m為宜,坡比1:3,坡岸四周留0.5 m~1 m寬的空地供親龜活動。池內每千平方米設曬背臺6個~8個,每個3㎡~5 m2,設飼料臺若干個,飼料臺與水面呈15º~30º傾斜,上半部高出水面20 cm。池中種殖水草,面積占總水面的20 %~25 %。
5.2 防逃設施
用鋁板、PVC板、水泥板、磚墻等材料將四周圍攔,圍攔材料要求表面光滑,圍攔牢固,高出地面0.4 m,埋入土中0.1 m以上。并在池中的進出水口安裝防逃金屬網。
5.3 產卵設施
在池子岸邊設產卵場,產卵場高出池水面50 cm,一般寬1 m~2 m,長為池邊長的1/3~1/2(或按雌龜數量計算,每只雌龜0.03㎡~0.04㎡),產卵場內鋪沙土,含沙量50 %左右,總厚度30 cm~40㎝,沙子粒徑0.5 mm~0.6 mm,并在產卵場沙中種植矮灌木,株距1.5 m,產卵場上設擋雨(陽)棚,要求排水良好,不積水。
6 親龜選育
6.1 親龜選擇
雌雄親龜宜選用野生或人工選育的非近親交配、常溫培育的性成熟中華草龜,形態應符合中華草龜的分類特征,外觀要求活潑健壯,體形完整、無病殘、無畸形,體色正常、體表光亮,皮膚無角質盾片脫落,頸脖伸縮自如,年齡野生5冬齡以上,人工常溫培育4冬齡以上。雌雄性別特征明顯。
性 別 特 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雌龜 尾短,尾柄粗,軀干短而厚實,背甲殼色棕黃色,體重要求500g以上。
雄龜 尾長,尾柄細,軀干長而薄,背甲殼色為黑色,有異臭味,體重要求200 g以上。
6.2 運輸
用塑料箱(規格為60 ㎝×40 ㎝×30 ㎝)裝運,箱底和周邊有通氣小孔,裝運時,先在箱底墊2㎝厚海綿,并淋上水,保持海綿濕潤,再按龜體大小分格,每格放親龜一只,然后在上面再蓋一層濕潤的海綿。即可用適宜的運輸工具運輸。
6.3 性比搭配
雌雄性比為(3~4):1。
6.4 放養密度
以1只/m2~2只/m2 為宜。
6.5 親龜放養
6.5.1 放養前準備
親龜培育池必須在放養前進行清整消毒。先將池水排干,清除雜物及池底過多的淤泥,讓池底晾曬3 d~5 d,然后進水5㎝~10㎝,每667 m2用生石灰75 kg~100 kg或漂白粉15 kg化漿全池均勻潑灑,并用鐵耙將底泥耙一遍,一周后注新水1.5 m,即可放養親龜。
6.5.2 放養
親龜放養前須經消毒,可用20 mg/L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3 min~5 min或用3 %食鹽水浸浴10 min,然后貼在水面讓其自由游于水中。
7 培育管理
7.1 飼料種類
親龜的飼料包括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和專用配合飼料。如鮮活的魚、蝦、螺、蚌、蚯蚓、畜禽內臟及南瓜、西瓜皮、青菜、胡蘿卜等。
7.2 飼料質量
鮮活飼料和配合飼料要求不霉變、不腐敗變質、無污染;植物性飼料要求新鮮、無藥物殘留;配合飼料安全限量應符合NY 5072的規定;粗蛋白含量不低于38 %,脂肪含量3 %~6 %。
7.3 投飼
7.3.1 定質
投喂的飼料應新鮮、適口、營養豐富。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投喂前用淡水漂洗干凈,其比例一般為7:3~8:2,產卵前應適量增加鮮活動物性飼料的投喂比例。
7.3.2 定量
鮮活飼料的日投量為親龜體重的5 %~10 %,配合飼料為0.8 %~1.5 %,具體投喂量應根據水溫、天氣情況和親龜的攝食強度及時進行調整,一般投喂的飼料控制在2h內吃完為宜。
7.3.3 定時
水溫上升到15℃,開始投餌誘食,每隔3天用新鮮優質餌料誘食一次;水溫18℃~20℃時,兩天投喂一次;水溫20℃~25℃時,每天上午10時左右投喂一次;水溫25℃以上,每天上午9時前和下午4時后各投喂一次。 7.3.4 定點
飼料投在飼料臺上高出水面1 cm~5 cm處。配合飼料應制成顆粒,鮮活餌料應絞碎或打成漿后拌入配合飼料中再制成顆粒。
7.4 水質管理
以換水或加水的方法調節水質,使池水透明度穩定在25㎝~30 cm為宜,根據池水pH狀況潑灑生石灰,調節池水pH至7~8,并定期全池潑灑微生態制劑改善水質。水位春季控制在0.8 m、夏季和冬季控制在1.5 m以上,夏季高溫時視水質、水溫情況,適量加注新水。產前產中還要培育好池中的水草,產后則應分幾次把原池水徹底換出,并撈出池中所有雜物,保持水面清潔。
7.5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池兩次,觀察親龜攝食、活動情況和水質變化情況;檢查池堤、進排水及防逃設施,及時清除殘餌、污物,保持龜池清潔;每天定時測量水溫、pH值等水環境因子,做好養殖日誌。
7.6 產后培育
產卵停止后應加強對水體的消毒,及時用20 mg/L~30 mg/L的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保持水質清新,環境安靜。同時加強飼料的投喂,適當提高投飼率,盡可能投喂些含蛋白質、脂肪較高的動物性飼料,增加親龜的營養積蓄。
7.7 越冬管理
10月底前徹底換水一次,換水后用20 mg/L~30 mg/L的生石灰消毒一次,保持越冬期間水深1.5 m以上,池底保持20 cm厚的淤泥;在冷空氣來臨時,及時做好防寒防凍工作。翌年4月中、下旬,當水溫上升到15℃時,發現有親龜已結束冬眠,應及時引食投飼,加速親龜體力恢復。
8 病害防治
8.1 防病原則
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為原則。
8.2 防病措施
可采取以下防病措施:
a) 龜池徹底清淤消毒;
b) 合理投喂優質飼料;
c)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水體、飼料臺、工具等,消毒方法按NY/T 5067執行;
d) 定期在池中潑灑和飼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劑;
e) 發現病龜及時隔離,并查明病因及時采取防治措施。藥物使用方法應符合NY 5071的規定。
9 人工繁殖
9.1 產卵季節
中華草龜的產卵季節為6月上旬至8月底。
9.2 產卵前準備
親龜產卵前,應將產卵場的沙土翻松并消毒,清除雜草,疏通排水渠道,適量噴灑水保持沙土濕潤,沙土以手捏成團、松手即散為宜。
9.3 受精卵的收集和挑選
采卵一般在受精斑顯現后進行,每天采卵時間以上午6時~7時或下午5時~6時為宜,盡量避免陽光曝曬,下雨天避免雨水淋刷。一般每天先檢查產卵場,發現產卵痕跡時用竹簽做好標記,48小時后待能分辨出動、植物極時再收集。采卵時選擇個大、有光澤、受精斑明顯的卵進行孵化,當天采卵結束應及時整理好產卵場,并做好采卵、受精卵的數量及卵重記錄。
9.4 人工孵化
9.4.1 孵化房及配套設施
孵化房內設縱橫水溝,擺放好孵化架子,一般4層~5層,用于套放孵化箱,孵化箱用吸水性好、不易腐蝕的杉木制成。孵化箱規格一般為70 cm×40 cm×10 cm。并安裝好控溫儀等配套的電器設備。
9.4.2 孵化基質
可用粒徑為0.5 mm~0.6 mm的河沙,水洗凈后經1 mg/L的三氯異氰尿酸溶液或1 g/L的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2 h,涼干后備用。
9.4.3 受精卵的排放方式
孵化箱底鋪3 cm沙,將受精卵平放,卵間距2 cm,卵上再鋪3 cm~5 cm沙。
9.4.4 溫度控制
孵化溫度一般以28℃~33℃為宜,前期略高,后期略低。孵化的總積溫控制在38000 h℃~42000 h℃為宜,孵化時間控制在55 d~60 d。
9.4.5 濕度控制
空氣濕度一般控制在80 %~82 %,沙土含水量控制在7 %~8 %。
9.4.6 孵化管理
孵化期間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a) 保持適宜的孵化室溫、濕度;
b) 保持孵化箱沙床沙土的適宜含水量,防止表層板結;
c) 及時清除霉變或已壞死的龜卵;
d) 防止蛇、鼠、螞蟻等敵害生物的危害;
e) 做好每日的孵化管理日誌;
f) 孵化臨近出苗時,用小耙疏松表層沙土,做好出苗準備。
10 稚龜養殖
10.1 稚龜暫養
剛孵出的稚龜腹甲較軟,宜放在光滑的陶瓷或塑料盆中用清水暫養、水深1 cm~2 cm,并注意經常換水,及時清除脫落的臍帶。 24小時后卵黃囊吸收完畢后,用新鮮煮熟的魚肉打成魚糜,拌上鰻魚飼料投喂,日投喂量占稚龜體重的8 %~10 %,分2次~3次投喂,暫養5 d~7 d后可出售或放入仔龜培育池養殖。入池前應徹底剔除臍帶未收好的稚龜。
10.2 稚龜質量
臍帶完全脫落、臍孔封閉,個體規格大于4 g,體質健壯、活動靈敏、無病、無傷。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