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海參養殖是整個海參產業發展的中間環節,養殖水平的高低、防病能力的好壞都直接關系到海參的產量和質量。據統計,目前我市海參養殖面積42萬畝,年產量為7000噸,產值達7億元。隨著今年的重新調整,我市漁業生產結構和布局從過去的南部海域向北三市一縣一區海域轉移,海參養殖熱又一次升溫。記者在這些地方采訪時看到,投資上萬元的海參養殖項目不少,小規模的養殖戶更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市海參養殖企業(戶)已超過千家。
據大連海洋與漁業局局長徐志寬介紹,目前我市海參養殖無論是港池養殖,還是底播增殖,生產規模都在不斷擴大,涌現出了獐子島漁業集團、棒棰島海參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專業企業。據統計,目前在這個產業,全市累計投入已超過5億元。圍繞海參養殖,一些新的養殖模式和養殖技術也不斷得到嘗試和應用。如開發區海青島養殖場的海上網箱養殖和浮筏養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棒棰島海參發展有限公司引進俄羅斯海參和日本刺參搞人工雜交,培育新的養殖品種;瓦房店市海源水產養殖場采用冷卻裝置進行工廠化養參,大大縮短了海參生長時間等。這些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嘗試和探索,對海參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然而,面對如火如荼的海參養殖熱,記者在調查中也聽到了業內人士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冷思考。
思考一:沒有規矩難成方圓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我市海參養殖的規模和形勢來看,作為行政管理部門已經不需要再去搞什么發動,而是應該從產業布局的發展上、養殖技術的規范上、病害的防治上搞好工作。大連海洋與漁業局養殖處副處長梁忠德告訴記者,目前我市海參增養殖近萬畝連片海參養殖區就有12個,一旦發生病害后果將不堪設想。普蘭店市目前海參養殖面積和養殖水平在全市位于前列,該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冷連鵬也告訴記者,從目前海參養殖的發展勢頭來看,如果再不重視海參養殖的技術規范和管理,一旦出現了病害,該市水產業80%的產值將化為烏有。
如何避免高風險的出現?有關人士指出,迄今為止,我市還沒有一個具有地方特點的海參養殖管理條例和養殖技術規范。當務之急,必須加快促成這兩方面技術規范和管理條例的出臺,使我市海參養殖生產達到高水準和標準化。據記者了解,我市漁業管理部門現在已著手制定這方面的規范。
思考二:密度過大已成隱患
另一方面,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市一些養殖企業(戶)養殖海參密度過大,也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單位一畝海域投放種苗高達1萬頭,而據業內專家分析,根據近幾年大連海域海參養殖經驗來看,一畝海域投放5000到7000頭海參種苗最為合適。密度過大不僅影響到海參的長成,使得我市海參養殖產出水平不高,更為病害的暴發埋下了隱患。再加上港池改造不徹底、水質條件不好等原因,導致我市海參養殖目前總體上仍處于低水平運作。
與此同時,餌料問題也正在成為海參養殖中的發展瓶頸。目前我市大部分海參養殖不投餌料,依然停留在納潮、肥水,以培育天然餌料為主,對配合飼料研究不夠,這也是導致產出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我市海參養殖業的大發展,餌料不足的問題將會日益顯現出來。
南方漁網編輯:龐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