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自繁自育稚鱉。自繁的稚鱉出殼后,經短暫培育即進入溫室,能很快完成適應期,進入正常生長狀態。稚鱉開食早,生長快,成活率高。
二、注意消毒方法。稚鱉入池前要消毒,目前常用消毒辦法有:5%食鹽水或5ppm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0分鐘。注意禁用高錳酸鉀溶液消毒,高錳酸鉀殺傷性能強,濃度稍高,易燒傷鱉體。
三、放養規格和密度。稚鱉入池規格要求達到每只10克以上,這樣的鱉入池后生長很快,抗病能力強。每平方米放養18—20只,密度不宜過大,否則就會互相殘殺,影響成活率。放養時要求強弱分開,同一池要求規格均勻,一次放足。
四、池水不宜過深。溫室池水體控制在30—40厘米深較適宜,水體過深,甲魚從底層到水面吃食、呼吸、游動距離長,頻繁活動,消耗體力多,影響生長。
五、移放水葫蘆。溫室池移放水葫蘆,可以增加甲魚棲息環境,減少外界干擾。同時水葫蘆能凈化水體,其根須多,再生能力強,是甲魚喜食植物餌料之一,一般覆蓋率在30—40%。
六、利用光合細菌調節水質。溫室內空氣不流動又以投喂全價餌料為主,蛋白質含量高,隨著殘餌,排泄物增多,極易敗壞水質。如頻繁換水,或加大換水量,易使甲魚受到驚嚇,影響生長。如使用光合細菌,能有效改善水質,促進天然餌料生物生長繁殖,減輕水質污染。
七、增加投餌次數。在總投餌量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增加投餌次數,減少每次投餌量,使甲魚始終處于半饑餓狀態,能提高甲魚攝食量,餌料利用率和轉化率。一般日投餌4—6次為宜。
八、保持環境安靜。甲魚有喜靜怕驚的生活習性,日常管理工作和投餌要有固定時間,動作要快,時間要短,避免閑雜人員進入溫室,整個飼養時間,不要隨意移動甲魚。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