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刺參的人工養殖技術尚不成熟,其目前主要是放流增殖。其主要技術措施是:①選擇好放流場址,即放流場址的海況條件,應適于參苗的生活習性。最好選擇在避風的灣口及內灣,并應具備水質清新、潮流暢通、流速緩慢等條件。放流場水深3-10m。如放流的苗種規格較小應在大葉藻叢生的近岸處或有巖礁的場所。近年,試驗證明,在海帶、貽貝、扇貝等養殖筏區,只要底質合適,放流參苗也可獲得滿意效果。②底質應為巖礁、石塊或泥沙質海底,最好底質上有大型藻類生活更為有利。一般底質中的含泥量應在10%以下。
對成參生活區底質調查的結果表明:生活在20m水深處底質的含泥量為3.1%。 放流增殖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移殖種參;二是放流參苗。主要介紹參苗放流技術:①放流用種苗體長應為2厘米左右,此種參苗放流1.5周年后成活率可達50%以上。②放流前應事先選擇好放流場,放流時將參苗裝入用鐵筋焊成的梯形網箱中(下底為60×40cm,高30cm),每箱可裝入種苗5-10萬頭。網箱由潛水員送至海底。這樣,可使參苗在其活力充分恢復后,從剪開的網口處自然爬出,逸散,可大大提高成活率。③放流前要清除放流場址的敵害。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