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縊蟶,俗名蟶子,屬海產瓣鰓類軟體動物。是浙江、福建和廣東等省海涂的重要養殖對象。縊蟶殼薄,體軟,且營穴居生活,對敵害及環境變化的防御能力較差,經常遭受各類海洋生物的食害,幫有“唐僧肉”之稱。現將幾種主要危害生物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箭鰻 體呈圓筒形,口甚小,背部青黃色,既能進又能退,故有“倒生鰻”之稱。喜穴居養蟶田積水處,日夜食害蟶子,每年6~10月間均有發生,尤以8--9月間最烈。
防治方法:配制1.2%--1.3%濃度的氰化鈉溶液用噴霧器均勻噴灑蟶田積水處,箭鰻即了洞而死(此藥僅對紅色血液的魚類有殺傷力)。每667米2 (1畝)用量:泥質涂150--250克;少質涂150--200克,加水配制上述濃度后噴灑蟶田,效果較好。也可在晴天大干潮時用手或鰻刀捕殺。
2、涂刺 體扁平,背甲青灰色,具有數條環節,休側生有數對毛足。體長0.6--1厘米。它雖不食害蟶子,但經常成群集結涂面,爬松泥土,破壞蟶子穴居環境。每年春季危害最烈。
防治方法:①疏通水溝,排除積水,使其露出涂面被烈日曬死;②配制0.35%濃度的敵百蟲溶液噴灑養蟶田效果好。時間要求在晴天中午干潮后進行。
3、肉食性腹足類 如紅螺、荔枝螺和斑肉螺等。這些在常以腹足蓋住蟶穴,迫使蟶子因缺氧而上升洞口,隨即吸食其肉。每年4~10月間均有發生,以5~6月危害最烈。
防治方法:配制0.2%~0.3%濃度的石灰水溶液噴灑蟶田,迫使螺類爬出涂面,即可用手捕捉。也可用五氯酚鈉殺除,用量為10克/米2 (粉劑),噴灑涂面,即能殺死螺類90%以上。
4、海涂污染的防治 在潮流緩慢、涂質肥沃的海涂,特別是多年養殖的老涂,容易受硫化物污染,散發出強烈的惡臭。尤其在春末夏初,氣溫回升,涂泥中不斷散發出硫化氫(h2s)等有毒氣體,造成蟶子缺氧中毒,導致蟶子大面積暴死。
防治方法:①在播種蟶苗前,海涂必須經過深翻曝曬,使海涂中的硫化物得以散發和消除,減輕對蟶子的毒害;②提供輪作輪養,一般海涂養蟶不宜連續養3年,應有1年的休養生;③采收蟶子要干凈、徹底,盡是減少漏蟶,防止殘留在涂層里的蟶子腐爛變質,產生有毒物。
編輯:王宇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