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由于海參養殖的高回報率,近年來,山東不少行業外和外地客戶瞄準了這一點,紛紛將資金投入到海參養殖當中。
昔日只能在海底礁巖生長的海參被搬到了陸地上的池塘,搬進了灘涂上的蝦池,蝦池養參成為今年青島市水產養殖的一個重點。目前,該市已發展蝦池改造養參15000畝,其中即墨市就達9500畝。日前,即墨大橋鹽場海珍品基地正在籌建中,計劃海參養殖池塘面積3000多畝,每年可向市場持續提供鮮海參1500噸以上。即墨已形成育苗、養殖、加工一條龍的海參大產業。
蝦池養海參經濟效益十分誘人。據測算,一畝蝦池按畝產300公斤,每公斤鮮參100元計算,畝產值每年為3萬元,每畝扣除改造費、苗種費等生產、折舊成本,畝產利潤就能達到2萬元左右。
青島地理環境、水質、灘質、水溫等各方面自然條件都是養海參的“絕佳寶地”,再加上優質的招商引資環境,使得外地客戶也看好青島。來自遼寧以及山東煙臺、蓬萊、長島等地的投資者,不斷增加對青島海參產業的投資。在即墨,有1/3的養參戶都是“外鄉客”,他們不僅涉足海參養殖,還把業務范圍拓寬到苗種、深加工等海參產業的各個領域。
編輯: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