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海蟄是大型海洋食用水母,它味鮮質脆,廣受人們喜愛,過去一直以自然捕撈為主,最近兩三年,因其生長快、養殖成本低、市場銷路好、經濟效益高,而一躍成為水產養殖的熱點之一,各地紛紛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試養。但由于養殖技術尚處研發探索階段,故室外養殖成功率普遍較低,且養殖時間僅限于夏秋兩季,產品僅能季節上市,貨緊價揚,不敷所需。在實際生產中,我們將蔬菜大棚種植技術與海蟄養殖有機結合,進行了人工調控條件下塑料大棚海蟄養殖試驗研究,獲得較好的效果。現將其養殖技術總結如下:
(一)塑料大棚建設
選擇適宜池塘,整修改造成長度不限、寬20~40米、深1.2~1.8米的條形池塘,整平池底,四周用塑料薄膜護坡。并用粗竹桿作立柱,其間距為2~2.5米;用細竹或竹片作頂部支撐,其間距為1.5~2米;用鐵絲將縱橫成網的棚頂結節固定好,上封霧滴型薄膜,外用大眼網片和纜繩固定,兩端留出出口和風門,并設置好進排水系統。一般每個棚池面積0.07~0.7公頃為宜,過大不易管理和調控。棚池四周作半圓形處理,勿留死角。
(二)苗種育成與投放
①苗種來源 目前采用的辦法有三種:一是采捕海上自然苗。二是半人工采苗。即采收海上成熟期的海蟄,通過人工投放附著基的辦法獲得苗種。三是人工育苗。選用海上成蟄或人工養殖的成蟄,通過強化培育和繁殖獲得優質蟄苗。其蟄苗長至1.5~2厘米以上時,即可作為苗種使用。
②投苗 投苗密度一般掌握在5~8只/立方米為宜。投苗前,養蟄池應放水50~60厘米,視底質肥瘦不同,用發酵過的有機肥施肥繁殖基礎生物,以滿足幼蟄放苗初期攝食需要。作為常年生產的棚塘,應設立不同的單胞藻、輪蟲、鹵蟲培育池,繁育優質生物餌料,并視海蟄不同生長時期的生理需要進行分級投喂。投苗時,應注意調節育苗池與養成池的水溫、鹽度等相關理化因子指標,盡量使其趨于一致,避免因相差過大而影響成活。
(三)養殖管理
①水質調控 養蟄先養水。根據實踐,肥水放苗后應穩定5~7天,待幼蟄逐漸適應時再行加水。水應少加勤加,每次加水及后期換水量都不應超過總水體的15%。水量加至最大時,應新陳代謝進行適量換水,以保持幼蟄有一個良好平穩的生長環境。每次加換水前,應定時進行水溫、鹽度測量,勿使變化過大。在冬春兩季,因棚內外氣溫和水溫差別較大,可在棚前設立配套的小型棚塘,將水抽入經陽光照射水溫升到一定程度時,再行加水,加水的最佳時間為每日午后3~4時左右。
②餌料調控 海蟄在自然環境中以小型浮游生物為餌料,且攝食活動旺盛,晝夜不斷,一次飽食后經過4~5小時即消化完畢,故在海中需不斷漂移,以覓食鮮餌以飽“口腹”,在人工養殖條件下,鮮活餌料一直是困擾其發展壯大的“瓶頸”問題之一,尤其養殖中后期,其“饕餮”的吃食過程,常使活餌供應入不敷出,而餌料的虧欠,易造成海蟄萎縮致死。所以選擇配套的浮游生物(單胞藻、輪蟲、鹵蟲等)培育池至關重要,一般配套池(棚)面積應為養成池的1.5~2倍。養殖初期可依靠自繁的基礎生物為主,同時接種輪蟲以備下步生長生活所需,輪蟲以單胞藻為主要餌料,不足可補放部分鮮酵母或螺旋藻粉,待輪蟲長成后,用300目網袋收集投喂。在蟄苗傘徑達3~3.5厘米左右時,應轉投鹵蟲無節幼體,然后再逐步過渡至小型鹵蟲為主餌,并輔助其它橈足類、枝角類及小型蝦類等,大型成體鹵蟲即使在養殖后期也難以為海蟄攝食,這是因為它過小的口器所造成的食物限制,而海蟄對各種人工配合餌料表現為不敏感性,配餌投喂利用率極低。
在養殖中后期,為補天然餌料不足,可捕撈或收購野生輪蟲或鹵蟲進行投喂,由于棚內水體限制,所進餌料必須鮮活,無污染,必要時應進行簡單的漂洗和消毒,以避免致病菌的帶人,造成養殖失敗。
投餌量的控制結合人工觀察進行,可在棚內專設數個固定投喂點,以“八成飽”為度,海蟄飽食后會逐漸散去,或用透明取樣瓶多點取樣觀察,以確定合適的投餌數量。投喂次數一般每天2~4次即可。
③通風及增氧 海蟄生長需要良好的氣液環境,故應注意適時通風。特別是在養殖后期,由于棚內特殊的環境,導致水流、氣流相對不暢。針對這種情況,應設置小型增氧機,通過鋪設細管和氣石來進行增氧。大型的如葉輪式、水車式增氧機,因其葉片和水流過大,容易對海蟄造成傷害,故不宜使用。在寒冷季節,棚頂應覆蓋草簾進行保溫,中午前后陽光充足、氣溫較高,可拉簾增氧增溫;在溫暖季節,可將大棚兩邊的塑料薄膜卷起固定,使其通風順暢以降低溫度。
④防病防害 海蟄目前發病很少,故只需常規防治即可。但要防止魚、蟹等有害生物的進入,可用事先消毒除害和在進水口用20目或40目網袋攔擋的辦法,即可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四)收獲與加工
海蟄生長速度很快,條件適宜,50~60天即達商品規格,個體一般重達5~10千克以上。此時,可分批采捕,捕大留小,陸續上市。其收獲方法很多,一般用具為抄網或定置網,最后可排水收獲。
海蟄雖可鮮食,但因身體及觸手含有神經毒素,故應慎食為佳。一般可用食鹽、明礬進行2~3遍的腌制加工,不但易于保存,而且風味更為獨到鮮美,可滿足全年食用和上市需要。
(五)效益及前景分析
從目前消費市場和養殖趨勢看,一是隨海蟄自然資源日益匱乏,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2002年鮮蟄千克價為12~16元,二礬成品價在60元以上,且供不應求,市場緊俏。二是在大多養殖品種整體效益偏低的情況下,海蟄大棚養殖可謂一枝獨秀,在其苗種獲得人工解決的同時,一年四季可養殖5~6茬,每茬每個大棚純利一般在3萬元以上。在目前形勢下,發展塑料大棚海蟄養殖,以此為突破,進行海蟄連片綜合養殖開發,以點帶面,帶動該品種多樣化養殖,進而形成海蟄養殖的規模化、產業化、社會化,將這一朝陽產業做大做強,并輻射全國沿海縱深發展,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進一步釋放和發展生產力,給捕撈加工向養殖方向轉型提供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子,具有極為廣泛的社會意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