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養殖水體是水產動物的棲息場所,惡劣的水體環境直 接影響動物機體的健康。科學研究已經證明,水體中溶解氧、酸堿度、二氧化碳、氨、氮及金屬離子濃度、有機質含量的變化均可影響水產動物的健康和抗 病力。 因此,優良的水體環境在水產養殖中居重要地位。
(一)清整養殖水域
池塘或湖泊中網箱、圍圈區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后,淤泥逐漸堆積。如果淤泥太多,不僅影響容水量,而且貯積的各種物質可能對養殖動物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也為病原的孳生、繁衍創造條件,故必需定期清挖。池塘淤泥應當每2年~3年清挖一次,每年最好空出一定時間給予休閑,并排空池水,讓日光曝曬或嚴寒冰凍,以利于改善底質和殺滅病原。湖泊網箱區或圍網區清淤較困難,可利用冬季枯水時,在養殖區內施放石灰等方法局部改良底質。有條件的湖泊,最好在1年~2年左右轉換一下養殖區,利用湖泊自然調控能力改善底質。流水或集約化養殖很多系水泥池,則必須勤予清污。鋪有沙粒的養殖池,應該定期更換或用消毒劑消毒、清洗后再使用。由于水泥池底及池壁容易粘附各類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物質,包括病原體,因此也應定期洗刷,并用消毒劑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劑為含氯制劑,如漂白粉、強氯精、高氯精等。如若有蓄水池則更應重點清整,因為蓄水池常可成為養殖場的傳染源庫
(二)改善養殖水質
經過一段時間的養殖后,水體中各種化學物質、有機物質及細菌、藻類等逐漸增加。在各種物質的作用下,水質發生變化,如酸堿度、透明度、硬度、肥度等。若不予以改善,水質會老化或惡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養殖動物的健康。最常用的改善水質的方法是勤于換水,根據水質的狀況,排出部分老水,注入部分新水,使水質保持新鮮。網箱,圍圈養殖則應勤于清洗網箱和圍網上的雜物等附著生物,促使水質交換處于良好狀態。流水養殖還需經常檢測水源的水質,特別應注意水源是否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否則不僅達不到改善水質的目的,且反為其害。采用消毒劑和潔水劑也是普遍應用的改善水質的方法,特別是水資源比較貧乏的地區或水源不很理想時采用。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最好的水質改良劑仍然是石灰,既具有水質改良作用,又具一定的殺菌消毒功效。每公頃水深1米,施放225千克~300千克即有良好 的效果。此外,目前市售的強氯精、高氯精等有機氯消毒劑也有較好的消毒功效。某些商品漁藥,如復消凈、浴菌潔等也兼具潔水、消毒功效。在網箱、圍網中施掛藥袋或在流水養殖進水口和蓄水池中施掛藥袋,也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