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養殖池中淤泥積累過多,濫施藥物,殘剩飼料過多,都會引起水體污染。生物防治養殖水體污染可從控制養殖用水質量,徹底清淤消毒,推行生態養殖等方面著手。
1、控制水質。控制養殖用水質量通常采用取攔網和沉淀兩種方法。攔網:在水源進水口設置竹箔或網片制成的柵欄,防止敵害生物、漂浮物和懸浮物進入;幼體孵化用水,在柵欄內側再加篩網,篩網材料為尼龍篩絹,網目大小視用途而定;工廠化養殖的廢水先要篩網篩除糞便、殘剩飼料和懸浮物。沉淀:在養殖區進水口設置沉淀池,利用沉降和上浮作用,把懸浮物從水中分離出來。尤其是養殖面積大、水源渾濁的水體,在進水處設置沉淀池,并在池中種植水草。
2、清淤消毒。放養前徹底清淤、消毒、曝曬,將硫化氫、氨氣待有害物質轉化為有益物質,改善水質和底質。
3、生態養殖。大面積蝦蟹養殖水體中移植苦草、菹草、伊樂藻等水生植物,為蝦蟹提供植物性飼料和棲息環境,促進蛻殼,調節水質。根據環境和水體交換條件、養殖品種、苗種規格、養殖方式等合理放養,調整養殖結構。
4、投飼方式。投飼方式由人工投喂青綠飼料等植物性飼料,向顆粒化、自動化發展、向水體中投入100公斤松散飼料,損失量23.4~27公斤,這部分飼料加大了水體溫表污染。投喂顆粒可減少飼料損失和水質污染。
5、生物抑菌。利用水中微生物將有機污染物氧化分解,使水質凈化,多用于工廠化養殖。向水體投放EM菌等微生物,將水體和底質中的有機物、氨氮、亞硝態氮轉化為有益物質,抑制有害細菌生長,防止疾病發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