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淡水白鯧為熱帶、亞熱帶魚類,水溫低于12攝氏度時會死亡;在18~19攝氏度時可存活,但易生病甚至大批量死亡。因此,無論是利用塑料大棚及地熱水越冬,還是利用工廠余熱越冬,淡水白鯧的越冬管理工作都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不同規格的魚必須分池越冬,魚種要選擇體質健壯、表面光滑、無傷病的魚。越冬密度要適宜,一般魚種為每畝4~5萬尾,親魚不超過每畝200公斤。投喂時應堅持“次多量少,不留剩餌”的原則。日夜巡塘要堅持每天測量水溫,觀察魚情,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每月要換水1次,每次換水不超過1/3,換水時注意控制水溫,使水溫保持在24~32攝氏度,且換水前后溫差不應超過2攝氏度。
由于淡水白鯧越冬期較長,若密度大、水質差,極易發病。當水溫在18~20攝氏度時,幼魚易患小瓜蟲病、白皮病、三代蟲病等,特別是小瓜蟲病,易造成暴發性死亡。此外,還會感染斜管蟲病、車輪蟲病、鰓鞭毛蟲病、細菌性爛鰓病等。如發現有病魚,應及時對癥下藥,注意千萬不能用“敵百蟲”。
日常要經常清除池底污物,如果池底部沒有排污設備,可用虹吸管吸出糞便、殘餌等污物,定期換水。要保持越冬區安靜,盡量避免驚嚇越冬魚。
采集:黃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