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蝦、鱉池塘混養不但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和商品魚、蝦、鱉的質量,而且可大大提高池塘養殖經濟效益。現根據近年來的生產實踐,介紹池塘魚、蝦、鱉混養技術,供養殖者參考。
1 創造良好池塘生態環境
魚、蝦、鱉混養池塘要求:環境安靜、背風向陽、進排水方便,面積2000-3000m,水深1.5-2m,淤泥少,水質良好,符合GBll607的標準。
池塘四周用磚石砌成30cm以上的防逃圍護墻,轉角和接口處要平整、無縫隙。在離池塘邊1 m左右處設置飼料臺,池中搭建拱型“曬背臺”。在魚池離岸80cm的淺水處移植一圈水花生或空心菜等,其覆蓋面占池水面的20%-25%。水草移入前必須用
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殺菌消毒,以免病菌和寄生蟲帶入池內。
池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后,在蝦種和鱉種放養前先注水50-60cm,同時施腐熟發酵的有機肥料100-150kq/667㎡,以培養浮游生物。為了改善池塘水質和防止魚蝦浮頭,每池配備1-2臺增氧機,以便及時增氧。
2 合理放養苗種
春節前后投養魚種,每667㎡放養20-300尾,以花白鰱為主(占70%-80%),適當搭養鯧、鳊、鯽魚種,4月份放養抱卵蝦5-8kq/667m2,6月下旬和7月中上旬投放蝦苗3萬~5萬尾。5月下旬,待水溫穩定在25C以上時每667m2放養0.15-0.25kg/只的幼600-1000只,鱉種要求無病無傷,并在放養時用食鹽或高錳酸鉀浸浴消毒。
3 科學飼養管理
魚類的飼養管理,與常規養魚基本相同,應注意的是投飼時要遠離鱉的飼料臺,以避免相互干擾攝食。
鱉、蝦以專用配合飼料為主。當青蝦大量繁殖時,小蝦也可作為鱉的補充餌料。飼料投在食臺上,每天上午7-8時和下午17-18時投喂。最好在魚蝦投飼半小時后投鱉飼料。為了補充鱉的生物餌料,在魚、蝦、鱉放養前,池內投放活螺螄100-150 kg/667m2,使其繁殖生長,以供鱉的攝食。
4 水質管理
魚、蝦、鱉生態立體養殖,由于放養密度大,投喂飼多,水質容易惡化。尤其7-8月份,魚蝦容易泛塘。因此,要經常加換新水,中午和凌晨多開啟增氧機增氧。同時,每隔15-20天潑灑生石灰或光合細菌及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以凋節和改善水質。
5 日常管理
堅持每日早中晚巡塘。檢查各種設施是否完好,觀察水質變化和攝食活動情況,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
6 病害防治
堅持“以防為主、健康管理”原則。平時每隔15-20天用生石灰、二溴海因及EM原露等環保藥物交件替消毒。定期在飼料中輪換添加1%o-2%的維生泰C、超碘季胺鹽及免疫多糖等,以增強抗病能力。發現病害立即查明病因,做到正確診斷,對癥用藥治療。(摘自內陸水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