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 育珠水體選擇
育珠水體最少要2000㎡以上,有微流水,水深2m以上,水太淺,育珠蚌易受底層硫化氫、氨和甲烷等有毒物質的影響。在珍珠生長旺期的5-10月,最好創造緩流條件。
選擇育珠水體,要作底泥的理化和生物學性狀調查。如底泥含有多種厭氣菌,則在高溫季節會有大量的硫化氫、甲烷、胺、甲基吲哚等毒物產生,在育珠生產前,一定要在底泥上撒施生石灰等進行改良處理。
2 養殖水體育珠密度
確定育珠蚌養殖密度,應測定養殖水域中的適口性餌料生物量,通過對適口性藻類和衣藻(Lobomonass.p.)的培養和繁殖特性的研究,預測該育珠水體的藻類生產潛力,確定最佳育珠密度。
3 確定最佳育珠水層
育珠水體各個水層的理化和生物學性狀不一,育珠蚌必須掛養在最佳育珠水層中。根據藻類生物量與透明度的關系,可得出育珠水體最佳育珠水層的關系式:最佳育珠水層(cm)二透明度(cm)x0.8。
育珠蚌養殖水層過淺,高溫季節易產生熱昏迷現象。因高溫季節的淺水層藍藻數量分布最多,其毒素影響育珠蚌生長。當然,養殖水層亦不宜過深,否則餌料生物量不足。
4 補充育珠水體的營養元素
(1) 稀土元素
育珠水域中稀土元素含量一般都很低,因為自然界中稀土的存在狀態多為礦物品格組成成份,或以吸附狀態存在于礦物顆粒之間,所以在水體中被育珠蚌直接吸收利用的可溶態稀土往往不能滿足育珠蚌的正常需要。因此,在育珠水域中施少量可溶性的全元素稀土,能表現出明顯的效應。
稀土元素雖不是貝類大量需要的營養元素,也不是珍珠和貝殼的固有組成元素,但在珍珠質分泌與沉積的生理、生化過程中,稀土元素可起“激活劑”作用。當育珠水域環境中缺乏某些珍珠質沉積所必須的元素,如Ca、Mg、Zn、Se等時,稀土中的某些元素能起替代作用。
同時,稀土元素中,有珍珠的制光元素和生色元素,對提高珍珠光潔度、折光率和色彩飽和度等質量性狀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的研究試驗結果表明,稀土對三角帆蚌珍珠質的促泌作用大小是:混合稀土>輕稀土>重稀土。它們對珍珠質促泌的適宜濃度分別是:混合稀土為100g/m3,輕稀土為100-300g/m3,重稀土為100-150g/m3。
由不同成土母質發育而成的水域底下土,其理化性質不同,水體中稀土本底值亦不同。水體中稀土含量隨底土粘度的增大而增加。由花崗巖母質發育而成的底土水域,水體中稀土含量較高,使用時宜降低濃度;砂性重的底土水域,水體中稀土含量一般較低,宜增加其使用濃度。
(2) 引入光合細菌
光合細菌(簡稱PSB)中,適合育珠蚌的有綠色硫細菌、紅色硫細菌和紅色無疏細菌。它們的菌體不但蛋白質含量極高(粗蛋白質約為58%),而且氨基酸組成與酵母、大豆、雞蛋清相比也不遜色,是育珠蚌質量極佳的適口性餌料生物。同時,PSB能有效改善育珠水域主要生態因子(pH、DO、COD、氨氮等),特別是具有消除底泥在缺氧狀況下,厭氣分解所產生的、對育珠蚌具有劇毒的H2S等的獨到功能。
C02+2H2S→[CH2O]+H20+2S2
育珠水域引入光合細菌后,無論厭氣而明亮,或好氣而黑暗,都能很好地進行繁殖。因此,在競爭中,PSB種群往往處于優勝的有利地位。在厭氣明亮的條件下,利用光能把氫或有機物作為氫的供給體,固定碳酸而繁殖,也能把低級脂肪酸等有機物作為碳源來利用:
2H2A+CO2→光2A+[CH2O]+H2O
C4H7Na+2H2O+2CO2→光2[CH2O]+NaHCO3(摘自內陸水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