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一、池塘的基本條件
海蜇與對蝦混適宜鹽度范圍為18~28,在此范圍內,鹽度越低生長越好。因此養殖池塘最好選擇無污染,鹽度較低且有淡水注入的海區。養殖面積50~100畝比較適宜,水深1.5~2米,岸邊坡度越陡越好,池塘四周距堤岸0.5米處設置圍網,清除池塘四周雜物,高標準池塘的好處:
第一可以減少海蜇靠岸搶灘造成的體表磨損或死亡;
第二風浪較大和光照太強時海蜇都要下潛,而且海蜇個體越大下潛越深,如果水淺,海蜇勢必強行下潛,造成海蜇蜇體磨損;
第三水位加深,池塘底層水溫比較穩定,海蜇可以躲避春天的突然降溫和夏天的高溫,而且池子越深海蜇長得越大。
因此,高標準的養殖池塘是海蜇與對蝦穩產高產的最基本條件。
二、適宜的放苗時間和合理的放苗密度
海蜇與對蝦混養,在放苗前必須考慮以下兩方面因素:一是養成池水質指標必須與育苗室蜇苗和蝦苗水質指標相同或接近;二是對蝦苗體長達3厘米后方可放養海蜇苗,因為海蜇能夠攝食3厘米以下對蝦苗。遼西地區對蝦放苗時間最好在5月中旬,而海蜇放苗時間在6月中旬比較合適。江、浙地區的放苗時間可適當提前。
根據本地區幾年養殖經驗,海蜇與對蝦混養中對蝦苗種規格要求1厘米以上,投苗密度8000~10000尾/畝;海蜇苗經暫養達到4厘米以上,投放密度為100~200個/畝。
三、海蜇苗的中間暫養
從育苗廠購進的海蜇苗傘徑大多在1厘米以上,個體較小,直接放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建議對蜇苗進行中間暫養。暫養的目的一是提高成活率,二是加快幼蜇的生長速度。暫養方法有水泥池暫養、網箱暫養、土池暫養等,比較經濟實用的是直接在養殖池中圍網暫養,暫養200~300密度個/米,當蜇苗長到4~5厘米時,拆除圍網進行養殖。
四、餌料投喂
養殖前期池中餌生物較豐富,因此蝦苗投放后基本不投餌,待蝦苗長到3~5厘米時根據池中餌料生物的多少和對蝦胃腸飽滿的情況補充投喂配合餌料,投喂量根據蝦苗規格、存池量及天氣狀況進行調整。
海蜇的餌料種類很多,主要為水中的橈足類、枝角類及端足類等甲殼類動物,其食量很大。前期由于個體較小,通過納潮進水輸入餌料和施肥繁殖池中餌料生物即可滿足海蜇的需求,但到中后期,隨著海蜇個體的增大,投餌是十分必要的。餌料來源有三:
一是通過肥水繁殖池中餌料生物;
二是投喂活體餌料:如鹵蟲列節幼體、橈足類、枝角類等;
三是在海蜇養殖密度較大情況下投喂磨碎的魚糜,但此方法必須沿池塘四周跟蹤海蜇投喂,并堅持少投勤投的原則。
五、水質管理
蜇、蝦混養前期采取添加水的方式,每次加水10%∽15%。以后隨著個體的生長逐漸加大換水量,換水原則必須少換、勤換,盡量避免大排大灌,以保持蜇、蝦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整個養殖期間保持池水鹽度18∽28之間,ph值7.5∽8.5,透明度控制在30∽50厘米。另外每次換水前必須掌握自然海區水質變化情況,出現赤潮等水質污染現象必須停止換水。
六、清除養殖池中的海藻
近幾年,我地區養殖池中川蔓藻繁殖迅速,它吸收水中大量營養鹽,使養殖池水質變瘦,制約其它餌料生物的繁殖和生長,川蔓藻的泛濫和池水透明度的加大嚴重影響海蜇和對蝦的生存與生長。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