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鱉池的建造
利用庭院、廢坑等建池。鱉喜陰怕風、喜靜怕吵、喜潔怕臟。故鱉場應建在排灌方便、水質良好、土質保水力強、背風向陽的僻靜處。
1、稚鱉池 剛出生至10g以下務者稱稚鱉。池面積為2-8㎡,長方形,深0.3-0.4m。水深保持O.1-O.15m,池底鋪細少,池上搭蓋高出池項1-1.5m的遮蔭棚。兩端需建寬約20cm的休息臺。休息臺與水面相交處建一個30度的斜坡,以便其上岸。
2、幼鱉池 體重1O-1OOg左右的稱幼鱉。池面積為20-200㎡,池深O.6-0.8m,水深保持在0.3-0.4m,池底鋪厚8-1Ocm的細沙,池兩端設休息臺。
3、成鱉池 體重1OOg以上稱成鱉。面積為30-300㎡。由于100-1500g或更重的個體均屬成鱉,應多建幾個池,按大小分開飼養。池深約1.5m,水深在0.8-1.2m之間。池底鋪5cm厚的細沙,兩邊設休息臺。
4、親鱉池面積在50-300㎡,池深1.6m,水深保持1.2m左右。池底鋪厚25cm的細沙,在池的一邊或四周設產卵場地,約占池面積的四分之一,并高出水面20cm,場內細沙約35cm,并設置一些曲回小道。堆架少許亂石,并種上小灌木,產卵場與近水一邊須砌成斜坡。池要修建堅固,防逃、防漏。
二、選擇投放
凡是捕、引、收的鱉種,均應體壯無傷病。
稚鱉在春夏季投放20-40只/㎡,冬季75-100只/㎡。幼鱉在春夏季10-15只/㎡,冬季75-100只/㎡。成鱉在春夏季2-3只/㎡,冬季3-5/㎡。
三、管理
池中的水原則是春秋水位俏淺,夏冬加深。水溫在28℃以上須每天更換并加深水層。水色呈淺綠色,透明度在40-50cm內,含有適度的浮游生物。稚鱉在10-20天內可喂蚯蚓、熟雞蛋。以后用剔去骨頭的瘦肉、精細的飼料,懸于表面。每天早、中、晚各1次。每天投量為其總體重的5%-10%。幼鱉餌料多于稚鱉。如動物內臟、蠶
蛹、魚蝦,蚌螺、蚯蚓、瓜類等。餌料可投入水面下,也可投于水面平臺上,每天投料為體重的8%,早、晚各喂1次。成鱉的投餌料量為總體重的5%-10%。飼料中應注意:
1、不宜喂油脂過多的食物,以免油脂擴散隔絕空氣。
2、鱉的殘餌須及時撈出,池水要勤換,防止污染。
3、入冬后,應注意池水增溫。在池上搭上塑料棚,借陽光增溫。一般2年即可長成商品鱉,比自然生長期要縮短2-3年。
四、鱉魚防治
除定期向池中撒石灰、消毒及增補鈣質外,要加強以下疾病的防治:
1、腫脖子病 用青霉素公斤15萬單位作腹腔或肌肉注射,用量為1-2ml。也可用土霉素拌飼料投喂,用量每公斤0.2g,以后減半。
2、水霉病 用4ppm的食鹽和4ppm的小蘇打合劑全池潑灑或提高養殖水體溫度,此病會逐漸治愈。
3、累枝蟲病 用2%-3%食鹽水泡洗4分鐘,或1ppm漂白粉液將病鱉浸泡一晝夜。
4、出血病 可用磺胺類藥物和抗菌素口服。對咬傷的鱉,可用2-3ppm的漂白粉藥浴。
5、寄生蟲病 可用20ppm高錳酸鉀浸洗鱉體。(摘自魚業科技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