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越冬親鱉開始蘇醒,此時池塘養殖一旦管理不當,極易發生親鱉春瘟病癥,甚至產生死亡。因此,應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盡快補充營養一般經過冬眠的鱉,營養大量消耗,早春營養狀況普遍較差,必須加強投飼,才能提高抗病力。要多投喂動物內臟和鮮螺、蚌肉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每天投量不得少于鱉體重的15%。
2.注意觀察病情春季鱉剛蘇醒時體質極差,最易遭紅底板病和紅脖子病的侵害。患紅底板病的鱉,底板紅腫,脖子粗大,拒食懶動,解剖可見肝臟呈土黃色,腸內無食物,腹腔有血水。患紅脖子病的病鱉,脖子伸長不能縮回,腹部出現紅色斑點,咽喉部腫脹,重者口鼻出血,眼睛渾濁發白。對越冬后的鱉,如不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往往引起大量死亡。
3.及時防病治病親鱉下塘前除用生石灰(10-30g/m3)全池潑灑消毒外,親鱉也要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2.5%食鹽水浸洗10-15分鐘,藥浴消毒后再投放人池。已發病的親鱉,可用土霉素或磺胺類藥,適量搭配維生素E,拌人飼料中投喂治療,6天為1療程。每100kg親鱉第1天用藥200g,每2-6天后減半,一般1個療程就可控制病勢蔓延。未發病池可將劑量減半用藥,進行預防,效果甚佳。
4.莫要隨便混養不少養鱉戶為利用喂鱉后的殘餌和水體空間,習慣在養鱉池中混養其他魚類,包括有鉆泥性的鯉、鯽等。這些魚類平時與鱉爭食,鱉冬眠期內又會鉆泥而使鱉不能安靜冬眠。因此,鱉池中只能放養少量鰱、鳙,不能放養有鉆泥習性的鯉、鯽。
5.根據水溫消毒換水由于投喂餌料等原因,會使水質逐步惡化,病菌大量繁殖而導致疫病流行,對剛蘇醒的親鱉極為不利。因此,當水溫達15-18℃以上或水質明顯變壞時,要大換水1次。平時每周適當換注一定量新水。氣溫升高至25℃以上時,每月須對鱉池潑灑生石灰清塘消毒1次,適宜濃度為20-30g/m3。(摘自齊魯漁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