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魚兒離不開水”這是一個眾人皆知的 道理,水作為漁業生產重要的基礎物質條件之一’“健康養殖”、“無公害養殖”等新的養殖技術在不水產生產領域的運用其重要性不僅不削弱,而且作為傳統池塘精養方法的”八字精養法”中的第一法—水對漁業生產的促進作用和對單產的限制作用越來越體管理的重要性,大家對于水體管理的綜合 分析和研究也越來越多。
我們在多年的水產養殖和漁業技術的推廣實踐中,既嘗到重視水體的管理和運用而產生經濟效益的甜頭,也體會到因忽視對養殖用水的管理而遭受失敗的痛楚,現將水的運用和管理與漁業生產的關系總結為十大關糸,現淺論如下。
一、水與養殖方式的確立
1.池塘粗放粗養方式遇到洪水時需要洪排洪,天旱時下游農田又需取水灌溉(在當地叫‘過水塘’),那么,我們只能采取適當放養一些不同水層的魚,不投餌、不施肥的粗放粗養方式。這里注意兩點:一是放養密度要適當,特別是花、白的放養密度不宜過大;二是防逃設施要完善。
2.池塘精養方式:
在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池塘深淺適度,各自立排灌且具備一定的防逃設施的池塘,配備一定的增養機械后可采取投施、施肥的局密度精養方式。
二、水源與養殖
養殖水源問題是我們進行養殖時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水源一般需達到三點要求:一是水源充足,水量豐富;二是上游及附近水源地既進、排水方便,又獨立排灌。
三、水質分析與養殖
行簡單的水質公析,有條件的單位可建立自己的 實驗室。水的pH值,水的硬度,水體中的氨、氮含量,水體中汞、鉛、銅等重金屬離子含 量等方面均勻對養殖效果產生影響,特別是多魚類喜歡生 活生長在中性偏堿,氨、氮含水量小的水環境中。
四、養殖用水的管理和調節
在養殖生產過程中,有了好的水源和好 的調節是個重要內容,這個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三個方面。
1.水位調節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我們要根據不同季 節和魚類的不同生長階段適時進行水位調 節每年開春后便降低水位以迅速提高水溫, 使魚類及早開食;在夏季的苗種培育過程中,“寸片:”以前的夏花養殖應保持池水深度在 50cm左右,以后隨魚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 以提高苗種的成活率和加快生長速度;冬季來臨前,深灌池塘,使池水達到最高水位, 以保持池塘底層較高的水溫,在我們淮池 區,水深2m的池塘底層水溫可達到10℃左右 不僅可以提高魚類越冬成活率,而且在鉤場可開展冬季釣魚。
2.水溫調節
每年魚均有一定的適量范圍,經常進行水溫檢測并采取一調節方式有兩種:一是人工增水調節調節,適時加注新水以使池塘水體溫在甲魚露天養殖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二是生態水溫調節,適當種植一些水生植物。
3.水質調節
水質調節是進行水體管理的重要方面,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點:
(1)適時加注新水。一般每半個月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30cm 左右,有條件的地方采取流水養魚的方式更佳。
(2)科學使用增氧機械。一般每2000m2配備3Kw增氧機一臺,并適時開機增氧。
(3)用生石灰改善水質。每667m2用生石灰25kg化水后全池潑灑,每月一次。的排便、餌料、殘渣等因素易使池塘氨、氮含量偏高,施肥量一般在每667m2施磷酸二氫鈣7kg左右,以降低水體中的氨氮濃度,達到施服和調節水質的雙重效果。
五、水與養殖品種
進行高密度養殖時,可考慮不同水層、不同品種間的搭配;在進行熱帶魚(如淡水白鯧、羅非魚)和冷水性魚類(如虹鱒魚)的養殖時我們要注意水溫的制約因素。
六、水與養殖密度
水體綜合條件好的地方可進行畝產“噸魚”的高密度養殖,有的地方可開展更高密度的流水養魚,條件差的地方進行粗放粗養。
七、水與魚病防治
魚病的發生是個綜合因素,但和水體相關因子的關系最密切,我們主要注意以下三點:
(1)堅持每天早晚巡池一次,勤撈池內雜物和死魚,以保持池塘內的清潔衛生。
(2)放苗前,每667m2用生石灰250kg徹底清塘消毒。
(3)定期每667m2用生石灰25kg或漂白粉(含有效氯25%)lg/m3消毒池水,用魚用敵百蟲0.7g/m3殺死寄生蟲。
(4)精養池塘,易于富營養化,使藻類大量繁殖形成“水華”,可用0.7s/m3的硫酸銅全池潑灑。
八、水與魚類的應激反應
魚類生活的環境溫度改變過大時,容易發生應激反應,造成感冒或者凍傷。一般魚苗放人池塘中溫差不宜超過±2℃,成魚轉池時的溫差不宜超過±5℃。1994年,我們在選繁殖用的花鰱親魚時,由于時值冬天,將魚從水溫10℃左右的水庫直接放入水溫只有0℃左右的池塘中,結果造成30組親魚全部發生感冒
而死亡。
九、水環境的生態改造
關于水環境的生態改造我們有三點體會:一是曬塘,每年要拿出一定比例的池塘輪流曝曬一個月左右,以殺滅有害微生物,增加池塘底泥的有機質;二是栽植水生植物;三是定期
潑施光合細菌,光合細菌(PSB)是一種生物制劑,其以光為能,利用CO2和有機質進行生長,同時又不消耗02,可增加魚類的消化攝食能力,增強免疫能力,能從根本上改變水質,所以它是一種良好的水環境的生態改良劑。
十、水環境對商品魚的品質和漁業投入產出比的影響。
在生產中注重水質的管理和調節,水環境好的水體,結合一定的健康養殖方法,生產出的魚的品質也就好,市場售價也高,此所謂“好水養好魚”;與此同時,良好的水環境增加魚類的攝食強度,減少魚病的發生,降低餌。(摘自漁業致富指南)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