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孵化房和孵化設備的清洗與消毒
鱉卵人工孵化前首先要對孵化房和孵化設備進行清理,修補,打掃,洗刷和消毒。福爾馬林薰蒸消毒方法如下:每立方米孵化房空間用4%的福爾馬林25毫升加高錳酸鉀12.5克。消毒時,先把高錳酸鉀放到耐高熱的陶盆等蒸發器具里,然后加入福爾馬林溶液,人迅速跑出并立即關閉房門。此時,福爾馬林與高錳酸鉀進行劇烈的化學反應,產生出強烈的氣體能有效殺滅孵化房內和孵化箱中的各種細菌和病毒。隔24小時后,打開孵化房的門、窗和排風扇,排盡消毒氣體,再過2--3天即可送鱉卵進孵化房。
2.孵化介質的準備與消毒
鱉卵人工孵化的介質主要有黃沙和海綿。黃沙一定要選用淡水沙,切勿用海水咸沙。沙子粒徑為0.5--0.6毫米。使用前須用篩子篩掉大顆粒沙石和雜質,然后裝進竹籮筐浸泡于2毫克/升漂白粉溶液中消毒10--15分鐘,最后取出黃沙倒在干凈的水泥地上曬干備用;海綿選用1—2厘米厚的,先按孵化箱大小裁剪好,每箱用海綿4—6層,然后將這些海綿同樣浸泡在2毫克/升漂白粉溶液中消毒10--15分鐘,再取出海綿,盡量擠干水分,晾曬備用。
3.孵化箱擺放
將擺放好受精鱉卵的孵化箱送進孵化房,每10只孵化箱為一垛疊加堆放,最下層的一只孵化箱要架放在離地面30厘米的鋼架或水泥墩柱上。每一垛孵化箱的間距:縱向為70--80厘米,便于垂掛紅外燈加溫;橫向為10--15厘米。
4.注水
孵化箱全部擺放好后,即應給孵化房注水15厘米左右。注水時將進水管平放在孵化房內的地面上,讓水緩慢地注入孵化房,切不可快速沖注,使水珠濺起打濕最底層的孵化箱。
5. 加溫
孵化房內用紅外燈加溫,每平方米孵化房安一盞紅外燈。將其吊在孵化箱的縱向通道中間,每隔1米左右吊1盞,每盞燈泡離水面約30厘米左右。全部鱉卵送進孵化房后即可通電加溫。
6.控溫
孵化期間,孵化箱內的沙溫要穩定在30--31℃。這樣,受精鱉卵經過42--45天的孵化,總積溫達到36000℃·時,稚鱉即可孵出,孵化率可達90%以上。
開始加溫時,孵化房內的沙溫以每天升高3℃,4--5天內升至30℃為宜。若不達此標準,則表明房內加熱器偏少,應適量增加。增加的加熱電器亦應與溫度控制器串聯,與房內所有的加熱電器一樣,受溫度控制器監控,使孵化箱中的溫度穩定在30--31℃之間。若遇較長時間斷電,則應采取另外的加熱措施穩定沙溫。對于用高溫蒸汽加熱的孵化房,送熱時管理人員切不可擅離崗位,要密切注視孵化房內升溫的情況,一旦達到控制溫度時即應停止送汽加熱。
7.控濕
孵化房內的濕度,主要靠紅外燈加熱孵化房內的蓄水變成水汽實現。一般每平方米吊掛一盞250瓦紅外燈加熱,基本能滿足孵化房內的濕度。若房內相對濕度大于85%,霧氣很濃,管理人員要適時開啟孵化房的門或窗,降低房內濕度;若房內無水霧,較干燥,則管理人員又應適時關閉門或窗,使房內濕度升高。每天晚上,孵化房的門、窗應關閉,以利保溫、保濕。對于孵化沙箱的濕度,則靠人工噴水調節。若發現孵化沙箱表面沙發白,或覆蓋的海綿干燥無水汽,管理人員應及時用噴霧器噴上少量的水霧,增加其濕度,至表面沙或海綿濕潤即可。一般在孵化的中后期,每隔5--7天就要給孵化沙箱噴一次水霧,確保孵化介質的濕潤,以利鱉卵的孵化。
8.通風
在孵化房內密封和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空氣很不清新,會影響鱉卵胚胎的發育。因此,人工孵化受精鱉卵,每天要定時開窗通風,濕度太大時,還應開動排風扇排出霧氣。開窗通風的時間一般選在中午氣溫較高的時候進行,每次通風的時間以孵化箱沙溫下降2~3℃為宜,時間約為0.5—1小時。
9.補水
孵化房內蓄淺水主要是調節房內的溫度和濕度。隨著孵化時間的增長,房內的蓄水會逐漸下降,因此要適時補加水量。前面已述,孵化房內的蓄水深度以15厘米為佳。若房內水深低于10厘米時,即應補加水至15厘米,千萬不要在水深少于5厘米時補加水,以免增加房內的溫差而影響鱉卵孵化。補加水時,管理人員一定要在房門口觀察水位上升情況,切不可淹沒底層的孵化沙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