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珍珠養殖的水域類型 育珠蚌的生活環境是水域,水域環境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育珠蚌的生長和珍珠的育成。
一般說來,凡能養魚的水域都可以養殖珍珠。
2)珍珠養殖的水域條件 養殖珍珠的水域條件,歸納為水深、水流、水的酸堿度、無機鹽和餌料生物等。
1、水深 養殖珍珠的水域,水深1.5--3米為好。
2、水流 一定速度的流水,對育珠蚌的生長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義。三角帆蚌在水流暢通的河道中養殖生長良好。生產實踐證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澤較靜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澤好,產量也高。
3、水的酸堿度(PH值) 中性的水域(PH7-7.5)最適宜于育珠蚌的生長和珍珠質的分泌。大多數淡水水域的PH值為6.5-8.5;硬水水域偏于堿性。酸堿度超過一定限度都會影響育珠蚌的生長和生存。如果呈酸性,可施石灰水中和;若呈堿性,可施有機肥改變。
4、無機鹽 水是一種很好的溶劑,在水體中溶有很多種無機鹽。這些鹽類對育珠蚌的生長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鈣是育珠蚌貝殼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鈣形式存在)。因此,育珠蚌的養殖場所要求一定量的鈣,一般要在每升10毫克以上。此外,還有鎂、硅、錳、鐵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餌料生物是育珠蚌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水中餌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營養豐富,就生長好,從而珍珠也就長得快,且質量高。主要餌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三角帆蚌以食硅藻為主,兼食原生動物和有機碎屑等。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泥沙碎屑的含量,決定著水體的水色和透明度。從水色的深淺,可以估計出水中餌料生物的多少。餌料生物多,透明度低,水色深。一般以黃綠色的水體最宜于養殖育珠蚌。養殖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為好。
6、光照和通風 光照是生物的主要環境因素之一。光直接產生熱效應,從而對育珠蚌和餌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來源;光影響著水環境的理化性狀;光對育珠蚌的顏色、生殖和行為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豐富珍珠的光澤也有利。風起波動。通風的環境水波蕩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還可促進上下水團的運動和熱量的傳遞。
7、水溫 溫度與生物的代謝作用有密切的關系。育珠蚌的生長、發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溫的影響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長也同樣受到水溫的制約,育珠蚌對溫度變化幅度的耐受范圍,有三項溫度是最基本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
(1)最適溫度范圍--15-30度:在這個水溫范圍內,育珠蚌生長和發育正常,珍珠質分泌旺盛,珍珠生長快。
(2)最低溫度--10度以下:在這個溫度以下,育珠蚌的新陳代謝處于停滯狀態,活動微弱,珍珠質分泌基本上停止。
(3)最高溫度--35度以上:溫度超過35度,育珠蚌的生長受到阻礙,新陳代謝作用中的異化大于同化,造成育珠蚌的衰弱或死亡;同時,高溫造成育珠蚌缺氧而窒息。
養殖水域底部應無水生維管束植物,因為水生植物既和餌料生物爭奪無機鹽,植物死亡后又產生有毒物質,影響育珠蚌的生長。如在有水生維管束植物的水域中養殖育珠蚌,應予以清除。
3)珍珠養殖期間的管理 珍珠的養殖時間比較長,一般要經過2-3年的養殖方能采收。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培育高產優質的珍珠。主要管理工作可歸為以下幾方面。
(1)養殖初期管理 育珠蚌經過手術后,大都體質比較衰弱,需要半個月至一個月的休養生息,傷口愈合后,恢復正常生理活動。在育珠蚌手術后一個月內,管理工作要特別認真、細致。
(2)清除附著物 在養殖期間,由于水生藻類的大量繁殖,往往有大量的藻類附生于吊養的籠子上,阻礙水流暢通,影響育珠蚌攝食。同時,在蚌的貝殼上也常常附著大量藻類,影響育珠蚌的生長。所以,在養殖期間,要定期清除籠子上和蚌殼上的附著物,也要清除水中的雜草,保持水質清潔。
(3)調節水層 水位的變化及水溫的變化,要求調節育珠蚌的養殖深度。吊養的深度要隨季節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冬季和夏季宜吊養深一些,以防寒冷和酷暑的不利影響。夏季離水面一尺左右,冬季以放深到近河底而又不碰著泥為宜。春、秋季可吊放得淺一些,以加強光照,促進珍珠的形成和生長。
(4)水質管理 水質管理主要是指養殖水域的肥水培育,因為它是獲得珍珠優質高產的重要因素。肥沃的水質,才為育珠蚌培育充沛的餌料生物。為提高育珠水體的生產能力,要適當施肥。
春季水溫逐步上升,育珠蚌新陳代謝日趨旺盛,珍珠質開始沉積,餌料需要量不斷增加,要施有機質肥料肥水,培育餌料生物,滿足育珠蚌的生長發育需要。四、五月份是三角帆蚌性成熟時期,更需大量的營養物質。有機肥有豬牛糞、羊糞、人糞和綠肥等,夏季為防止施有機肥料發酵消耗水中的氧氣,宜施無機肥料,氮磷肥混合施,一般比例為2:1。秋季水溫逐漸下降,可以施一些有機肥,和無機肥搭配施用。秋季后期應多施有機肥,以保證越冬前育珠蚌有足夠的餌料。施肥宜在晴天進行。施肥量視水質情況而定,原則是少量多次,逐步改善水質肥度,使育珠蚌有個適應過程。有機肥施在水域的四周,或施在育珠蚌的周圍,或裝在籮筐里吊在水中,使其緩緩溶在水中,千萬不能將肥料施在蚌體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無機肥最好溶解在水中后潑施。
4)珍珠的采收 珍珠采收,是育珠生產周期的最后工作,也是育珠工作者辛勤勞動的果實獲得收獲的時節。
(1)珍珠養殖周期 從育珠蚌養殖規律看,一般養殖周期為2-3年。從無核珠形成過程看,以第二至第三年最快,第四年以后生長速度下降,育珠蚌也漸趨衰弱,易于死亡。養殖2--3年的珍珠顆粒大,圓整,富有光澤,質量高。三年以上雖顆粒大,但光澤不好,質量并不高。
(2)珍珠采收季節 采收珍珠的季節,一般都在生長期最后一年的秋后,即10--12月份進行,最好在次年的2月份前后采收。
(3)珍珠的采收方法 珍珠采收常用殺蚌取珠的方法。 采珠時把育珠蚌從水里撈出,洗凈殼上的污泥和其他附著物,切斷前后閉殼肌,用手捏出珍珠即成。
(4)珍珠采收后的處理 采下的珍珠要立即處理,因為在采下珍珠的外表常附有體液和污物,如放置過久,會使珍珠的光澤暗淡,影響質量。
珍珠采收后,先用水洗滌,然后放入飽和鹽水中浸泡5--10分鐘,撈出用布揩去珠面上的體液和污物,接著用肥皂水洗滌(用堿性弱的肥皂為好),再用清水漂凈,最后用絨布或細軟的毛巾打光,晾干,即為商品珠。用肥皂水洗滌要損害珍珠的光澤,最好用0.15--0.2%十二醇酸鈉洗滌(浸泡一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