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chǎn)門戶網(wǎng)報道一、泥鰍 泥鰍對水溫的變化相當敏感,當水溫降至5℃以下時,泥鰍便鉆入淤泥中越冬,越冬期長達2個月~3個月。越冬期要做好防寒、保溫工作,保持水深1.5米以上,使水 溫在2℃~8℃之間。稻田養(yǎng)殖的泥鰍在越冬前應將泥鰍集中于魚溜內(nèi),并用稻草鋪在魚溜上,泥鰍便會潛入魚溜底部的淤泥中越冬。
二、育珠蚌 水溫降到10℃以下,河蚌的心臟博動頻率小,濾水量、耗氧量、攝食量明顯減少,幾乎停止生長。此時不宜再向池中施有機肥,以免有機肥不完全分解產(chǎn)生大量毒害物質(zhì)。"手術蚌"和幼蚌宜沉入池底越冬,剛做完手術的蚌不宜沉入池底,否則,會使手術傷口污染,引起爛片、爛膜。蚌是耐低溫動物,但如果遭受冰凍也會引起死亡,所以冬季運蚌、捕蚌和植片手術時勿讓蚌露空受凍。
三、稚鱉 應將池水加深至70厘米~80厘米,池頂放上竹簾,竹簾上再鋪一層20厘米~30厘米厚的稻草保溫。
四、牛蛙 當牛蛙進入冬眠狀態(tài)后,要注意保持越冬池安靜。牛蛙冬眠期間主要靠皮膚呼吸,耗氧率較低,水中的氧氣完全可以滿足牛蛙越冬的需要。越冬池水溫不能降到0℃以下,水深不應低于1.5米。
秋季要投喂脂肪含量較高的飼料,使其體內(nèi)積累較多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利于越冬。
五、黃鱔 黃鱔越冬方法有兩種:一是帶水越冬。一般留水10厘米~20厘米,在水溫6 ℃以下時,黃鱔可潛入池底泥土洞穴深處越冬,水面冰層還可起保暖作用。氣溫較高時,黃鱔能在白天出洞呼吸和捕食。
二是排水越冬。即越冬前將池水排干,保持池內(nèi)土壤濕潤,在嚴寒冰凍天氣到來之前,在池面上蓋一層稻草、草包等物保暖防凍。應注意黃鱔冬眠期間,盡管處于休眠狀態(tài),但仍然有微弱的呼吸作用,因此鱔池上不宜堆積重物。
六、蟹種 越冬蟹種要體質(zhì)健壯、規(guī)格均勻、無病無傷,保持越冬池水深1.5米以上,以維持較高的水溫。水位過淺,須及時補水,防止蟹種被凍傷凍死。水質(zhì)過肥,須及時更換 ,防止蟹種窒息死亡。越冬期間如天氣晴暖,水溫在4℃以上,蟹種會少量攝食,可投喂少量切碎的小雜魚、蝦、螺、蜆、蚌肉等,補充營養(yǎng),防止蟹種體質(zhì)消耗過大而死亡。越冬期間每20天潑灑一次生石灰,增加水體鈣質(zhì),消毒水體,預防蟹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nèi)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chuàng)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nèi)容并未經(jīng)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nèi)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